陈思进: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影响经济增长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中国企业家网报道,7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关注中国经济中几个刻不容缓的风险,首先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在经历了巨大的‘被较少监管’的贷款热潮后,我们对这部分贷款充…
据中国企业家网报道,7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关注中国经济中几个刻不容缓的风险,首先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在经历了巨大的‘被较少监管’的贷款热潮后,我们对这部分贷款充分的监管控制性,以及其质量的可承受性和风险性”产生了强烈的担忧。
“被较少监管”的贷款,在欧美主要是围绕证券化推动的“金融创新”。比如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前,投资银行用“表外业务”的方式将次级贷款证券化,并用信贷违约掉期(CDS)来对冲风险。但最终风险积累爆发,骨牌式效应使得投行损失惨重,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中国,虽然信托、理财等业务处于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但“影子银行”依然存在,主要体现为“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形式。
举例来说,假如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银行不能直接向其贷款,这时信托公司便以房产商待开发的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并委托银行代销,由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项目开发完毕并销售,房产商支付银行托管费、信托公司服务费和投资者收益。由此,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为企业提供的贷款业务就此完成。
据IMF的数据显示,中国自2011年起信托融资规模急剧增加,从2011年第一季度占总体融资额的20%以下增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30%。从2011年第三季度起,委托贷款占国家总体融资额的比例曾高达60%,2012年第二季度,才开始逐渐降至25%。
在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非正式贷款者最不透明,大约占GDP的6%至8%,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目前,这些企业正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其借贷利率高达20%以上。受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这些非正式贷款者的不良贷款风险剧增。因此,IMF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影子银行’是我们非常担忧的一个领域”。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高达40%。目前,风险的确已可见端倪,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非常重要。
不过,如果中国政府发出的信号被误读,使得流动性收紧得过多过快,可能导致短期拆借利率飙升。这虽有助遏制“影子银行”的借贷活动,但也可能使银行业像2007年美国那样爆发金融海啸。而目前,中国市场对欧美来说也至关重要,中国经济稍有闪失,其影响将波及世界各地。
由于“影子银行”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延伸阅读
- 上一篇:经济表现最差的时刻或已过去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