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广州南沙申建自贸区 定位粤港澳一体化

来源:中国经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自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天津、大连、厦门、广州等多个沿海地区城市都加入了争取自贸区试点的行列当中,而拥有国家级战略的广州步伐或许更快…

自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天津、大连、厦门、广州等多个沿海地区城市都加入了争取自贸区试点的行列当中,而拥有国家级战略的广州步伐或许更快,其位于南沙新区内的自贸区试点的方案已经有了大致时间表。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近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广州市2013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时透露,下半年将推动南沙新区已明确的7大类37条优惠政策落地,并继续开展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的申报工作,推动《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方案》早日出台。

而根据广东省政府早些时间下发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今年内启动南沙新区申报自由贸易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九年大跨越”重大项目2013年目标表的广州南沙新区一栏中,明确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园区。

慢上海一步

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的面积将达到24.52平方公里。

广州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试点筹谋已久,最早的设想始于两年前。2011年亚运会之后,广州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该建议首次提出了广州应申建南沙自由贸易园区。

这份报告随着2012年南沙新区的获批而受到重视,自贸区的试点方案开始进入研讨阶段。2012年,广东省通过了《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广东将在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总体目标,南沙、前海、横琴三个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在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广东正在积极同中央有关部门沟通,南沙新区也要争取开辟自贸区,并力争与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同时获批,享受和浦东同样的政策。”今年5月,广东省发改委负责人曾透露,彼时广东已经在为南沙申请自贸区做各项准备工作,只不过,上海还是捷足先登,先获批复。

根据南沙新区官方网站的消息,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的面积将达到24.5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南沙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

6月初,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赴京与国家发改委就南沙新区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方案进行商讨,但官方对该方案的详细内容和申报进展仍然“守口如瓶”。

但7月份,南沙自贸区并未与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同时获批,外界对于南沙申请自贸区的可行性甚至表示出怀疑的态度。不少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上海几经周折才获批自贸区试点,证明了自贸区还难以在国内“多点开花”。

一直到7月23日,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才从幕后正式走到“台前”。当天,广东省政府下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才明确提到:南沙新区在今年内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园区。至此,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时间表得以明确。

与港澳合作是大方向

深圳前海可能更多偏向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南沙自贸区也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动作,就可能与前海形成竞争关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等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南沙自贸区的定位已经基本成型,主要是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大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目的是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与面向全球化的上海自贸区不同,广州南沙自贸区更加倾向于发挥其毗邻港澳的优势,定位于‘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不少区域经济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重要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南沙自贸区将注重与香港的协同互补而非竞争。

这与新近获批的上海自贸区有明显的区别。从上海自贸区获批的主要内容来看,金融创新是其中的一个大方向,未来上海的定位可能是一个“在岸金融中心”,这对早就已经是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香港而言,无疑是一个直接的挑战。

尽管与上海自贸区定位不同,但未来的南沙新区自贸区仍然将面对来自于珠三角内部的一些挑战。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印发了一份《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和《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3~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了深圳各保税区“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大方向;而对于位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更是向其明确提出“率先实现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货物贸易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作为国内拥有保税区域类型最多、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此时提出保税区整体向自贸区转型的目标无疑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正在申报自贸区的广州南沙新区的潜在竞争不言而喻。

“南沙自贸区的潜在优势可能就在于区位和面积,目前深圳7个保税园区的面积总共仅10.48平方公里,但南沙自贸区的面积可以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位于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可能也会为其申报自贸区加分。”广东省社科院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向记者分析表示。

与此同时,期望在服务业方面扩大开放力度的南沙自贸区,还不能回避与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深圳前海新区的竞争。“同样是定位于服务业,深圳前海可能更多偏向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南沙自贸区也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动作,就可能与前海形成竞争关系。”相关专家建议,未来南沙自贸区在与港澳合作中的具体方向应该与前海有所侧重,才能更有利于粤港澳合作的推进。

2013年6月,“财富全球论坛”将全球目光聚焦于成都这座中国西部城市。

600多名全球政商界巨头借助本届财富全球论坛的40场分活动,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对中国的新未来和成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财富全球论坛既是一个向全球展现‘成都机遇’的最佳契机,也是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起点。在国家战略视野层面下,成都所构建的城市发展理念,将惠及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

“财富”定位

以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板块重构浪潮中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支撑下,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正在从输入式开发向培植、挖掘中西部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方向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教授表示。在其看来,成都正在从要素投入为主转入以产业结构升级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过程中,“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

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初《财富》杂志选择成都作为“财富全球论坛”举办地的关键原因。

在《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看来,此次财富全球论坛密切关注和探讨了中国的三个方面大趋势:第一个大趋势是中国西部的大开发。中国西部的发展既是一种内生的增长,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现在“往西部发展成为一股潮流”。其次是中国城镇化的方向。在他看来,中国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方将是中国西部。第三个大趋势则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他认为除生产和出口之外,中国现在对消费的关注越加明显,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也很好地体现在中国的西部。“这三大趋势的前沿都在中国西部,而成都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财富》杂志对成都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与成都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

成都集中了四川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跨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2013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8.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高2.7和0.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成都市的决策层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城市发展定位。

“从目前发展来看,成都已经具有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基础。”盛毅表示。在他看来,随着成都的GDP迈向万亿规模级,成都正开始由副省级城市的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而全球地产投资服务商仲量联行在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后认为,中国新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在其发布的《中国新兴城市50强》中,直接将成都定位于1.5线城市。

成都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令这座以悠闲特质闻名的城市正向“财富之城”一步步迈进。

成都战略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成都的城市发展战略直接决定着成都在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内和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

“财富全球论坛反映出成都包括对外交通、经济外向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等城市综合实力,也折射出成都在中国西部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地位。”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王欣认为,成都构建的区域竞争优势与财富全球论坛的全球影响力形成了助推成都发展的共振效应。

而共振效应的基础则是成都城市发展战略。“在这方面成都的战略非常清晰。”王欣表示。

“财富全球论坛对于成都只是一个开始,无论在城市国际化方面,还是以世界级城市标准来推动城市软实力发展方面,成都都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如是认为。

圆桌论坛

“财富”长尾效应:成都扩展全球视野

“财富全球论坛的长尾效应已经显现,这将是成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或者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他现在正在观察财富全球论坛之后,给成都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虽然财富全球论坛已在两个月前落下帷幕,但资本与企业正暗潮涌动,在成都投资发展的大幕才刚刚开启。在学者们看来,处于西南一隅的成都,正在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

“财富”效应

《中国经营报》:在财富全球论坛举办之后,成都市政府正四面出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世界500强企业甲骨文、江森自控等也纷纷落地。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45家。你如何看待财富全球论坛给成都带来的长尾效应?

盛毅:一般一个会议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有限的,但财富全球论坛所带来的长尾效应就大得多,尤其是具体到一些项目上,可能需要跟踪好几年,因此成都需要总结怎么利用这次论坛带来的成果。据我所知,目前包括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正在与成都积极接触,将会追加投资或者新投资。

从这届论坛的主题——“中国新未来”分析,主要就是围绕新兴产业、新兴技术进行探讨,这代表着全球未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和新模式,正是成都以及其他西部城市所要转型的重点——如何改变增长方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节点,并以此为契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具体说到“长尾效应”,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这将是一个全球的“搜索”;第二,对地方在市场和观念上的影响,尤其是要走国际化之路,应该如何突破当前的管理体制、政府服务方式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第三,成都在利用内外资、国际化环境等方面已有很多探索,但应该深层次地看到不足并逐步完善;第四,提升成都的国际影响力,不仅是招商引资,还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化。

高端之路

《中国经营报》:成都提出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产业路径选择?

陈耀:成都的产业层次比较高,投资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大企业、好企业、跨国企业入驻比较多。

当前成都产业发展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比如汽车业,其作为主导产业的链条就非常长,汽车产业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且基础配套比较好。目前,成都汽车业发展势头良好,只要市场定位准确,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甚至于欧洲等市场扩大开放,就能够迅速崛起。二是新兴产业,尤其以IT行业为代表。在步入新工业革命时代,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变革与机遇,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和产品是发展的趋势,比如传统的电视行业,就具有很大的市场与技术提升空间。成都高新区选择进入移动互联网,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新兴产业,从而才走在中西部其他城市的前面。

因此,这两个产业趋势的发展,实际就是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路径选择,从而打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视野

《中国经营报》:在财富全球论坛之后,成都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这一进程中,成都如何进一步扩展其国际化视野,并进一步提升成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

陈耀:成都现在的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但从长远看,还是要鼓励走出去,稳定出口、带动发展的战略与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是一致的。现在成都面向东盟自贸区和欧洲市场两个外部通道已经具备,但我们需要面对这两个市场进行产业调整,从而扩大产能,扩大市场。此外,跨国公司看好成都,主要就是看好消费市场,而这一消费市场就不局限于西南、西部,他们会以此为跳板向东盟、南亚、欧洲市场拓展。

盛毅:成都近几年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现在有很多企业是“两头在外”或者“一头在外”,比如因特尔、富士康等企业。目前,成都对外依存度不高、总量小,但增长很快,2012年出口增长超过30%,实现逆市增长,位于中西部地区前列。成都对外开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面向东盟、欧洲开放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人才劳动力要素齐备等,因此,成都未来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易鹏:其实正因为跨国企业看重四川、看重成都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产业加速转移到四川。所以说,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实是内生跨越动力与开放力量的双重结合。2013财富全球论坛会为四川、成都带来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动。但财富全球论坛不单单是“引进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平台“走出去”。四川的企业和资源也面临“走出去”的问题,通过与世界500强的合作,四川、成都可以搭桥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寻找发展空间。

原来我们只看当地市场怎么样,现在我们要看全国市场怎么样,更要看全球市场怎么样。因为一旦市场变化,没有全球视野几乎只能坐以待毙,这里面有相当多的思索和考虑。

这与新近获批的上海自贸区有明显的区别。从上海自贸区获批的主要内容来看,金融创新是其中的一个大方向,未来上海的定位可能是一个“在岸金融中心”,这对早就已经是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香港而言,无疑是一个直接的挑战。

尽管与上海自贸区定位不同,但未来的南沙新区自贸区仍然将面对来自于珠三角内部的一些挑战。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印发了一份《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和《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3~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了深圳各保税区“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大方向;而对于位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更是向其明确提出“率先实现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货物贸易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作为国内拥有保税区域类型最多、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此时提出保税区整体向自贸区转型的目标无疑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正在申报自贸区的广州南沙新区的潜在竞争不言而喻。

“南沙自贸区的潜在优势可能就在于区位和面积,目前深圳7个保税园区的面积总共仅10.48平方公里,但南沙自贸区的面积可以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位于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可能也会为其申报自贸区加分。”广东省社科院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向记者分析表示。

与此同时,期望在服务业方面扩大开放力度的南沙自贸区,还不能回避与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深圳前海新区的竞争。“同样是定位于服务业,深圳前海可能更多偏向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南沙自贸区也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动作,就可能与前海形成竞争关系。”相关专家建议,未来南沙自贸区在与港澳合作中的具体方向应该与前海有所侧重,才能更有利于粤港澳合作的推进。

 

延伸阅读
上一篇:河南大型企业创新意识增强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广州 南沙 定位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