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家庭农场难跨“五道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安徽上百家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其发展中存在五大问题。 问题一:性质模糊不清李清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家庭农场”概念。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安徽上百家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其发展中存在五大问题。
问题一:性质模糊不清
李清武是安徽宿州桥区清武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他同时也是淮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淮河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虽然有三块“牌”,但实际上家庭农场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机设备等资产是共享的。
由于“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李清武的家庭农场同时享受着“各块牌子”所带来的优惠政策,而这是其他单一家庭农场所没有的。
该地区工商部门经办人员对于李清武这样的经营模式表示担忧,“一是存在着产权不清晰引发的经营风险,一损俱损。二是中央提出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予以支持,今后是否还会支持小规模承包农户。三是如果按照工商登记,家庭农场只是一个企业名称,那么它将不再是经营主体的性质。”
对于家庭农场,农业部的提法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其主体的性质是什么,各地看法不一。安徽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把家庭农场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家庭农场的主体资格由工商企业性质决定。
问题二:认定条件存在异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家庭农场调查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13】6号)对家庭农场提出了七个认定条件:一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二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三是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四是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即从事粮食作物的,租期或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50亩(一年两熟制地区)或100亩(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从事经济作物、养殖业或种养结合的,应达到当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五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六是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七是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
“家庭农场靠承包农户自发产生很难,应打破户籍限制,允许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城乡居民和各类企业(包括工商企业)流转土地建立家庭农场,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安徽宿州农委常务副主任段梅英说,要求家庭农场主是农民身份不符合实际,需要打破身份限制,打破家庭概念。
家庭农场类型不同,用工需求也不一样。在安徽皖北,大田作物适用机械(行情 专区)化作业,用工较少;而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则不适用大面积机械作业,需要大量人工。用雇佣工人数量是否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来衡量是否符合家庭农场的条件,不利于果蔬类家庭农场的发展。
在实际落实中,由于农业部统计调查的家庭农场规模最少在50亩以上,各地区扶持农场发展,对流转土地规模往往设置了底线在100亩以上,没有上线,事实上形成了鼓励越大越好的政策导向。
“庐江一些流转土地超过万亩的龙头企业已经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租金负担沉重的问题,全县拟对10家龙头企业流转的土地进行拆分,按400亩或300亩一个片区实行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经营,建立家庭农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安徽省庐江县农委主任陈宗泽说,规模问题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问题三:基础条件薄弱
安徽合肥市庐江县潘英友家庭农场经营了1260亩耕地种植小麦和玉米,今年依靠30%的农机补贴和银行支持贷款36万元购买了3台奇瑞大型烘干设备。他认为,500亩以下的经营规模不需要自己购买烘干设备,但经营规模一旦扩大,必须要有自己的烘干机。但烘干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场负担不起。
家庭农场主倪合长经营1373亩耕地,用工费用不完全统计达29.5万元,占全年生产成本的19.5%。家庭农场主钱良新担心五年后,村里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家庭农场面临着用工费用高、后继无人的情况。
同样地处安徽庐江的家庭农场主王士照表示,农场的用电设施老化严重,排灌水沟渠建设滞后,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经营效益。
此外,一个更为迫切的现实是,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主要是基本农田,按规定不能建设晒场、仓库等配套设施,只能在自家院子或马路边晾晒,对于上百亩的家庭农场来说,如果没有烘干设备,没有大晒场,粮食集中收割后得不到晾晒将直接影响粮食品(行情 专区)质。在本报记者的调研中,很多小型农场主反映,收获的玉米因得不到及时晾晒而霉变。
问题四:土地流转期限短、租金上涨压力大
“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希望流转期限在3年左右,不愿意长签,但对于流入方来说,当然是希望期限越长越好,便于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潘英友说,由于个别农户担心流转平整后的土地没有边界,到时找不回自家的土地而不愿流转土地,造成土地不能集中连片。
李清武认为,因为国家政策鼓励流转,直接造成近些年来土地流转价格明显上涨,从2008年的500元/亩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千元/亩,部分农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难以盈利。“土地流转租金基本上占生产成本的1/3以上,大大增加了家庭农场生产成本和流动资金需求。以我的农场为例,每亩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大约在1800元,高达1100元/亩的租金占了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
问题五:融资困难、农业保险保额偏低
融资难是农场主们都需要跨过的“一道坎”。
在春种和秋播时节,尤其在“双抢”时期,家庭农场流转资金季节性需求大。但目前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抵押物,农场主们只能选择民间借贷筹措经营资金。
在安徽本地通行的农户联保方式取得的贷款金额较小,往往只有5万-20万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农户联保,金融部门认为,如果有一户不能还款,其他几户农户也会效仿恶意拖欠,农户联保这种担保方式存在较大风险。
此外,目前农业保险保额较低,遇到大的灾害,往往是血本无归。农场主们宁可自己多交点钱,也希望政府能适当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额。
延伸阅读
- 上一篇:浙江:新政有部分宁波经验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