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背景下稳定宏观 放活微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轮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二,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第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是促转型和调结构。 7月30日…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轮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二,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第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是促转型和调结构。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对中国经济的首次“年中定调”。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问题,是在今年4月份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在4个月之内,中央两次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经济问题,显示了中央对经济的重视程度。
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会议提出“稳定宏观”、“放活微观”、“托底民生”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提出要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增强市场对于“守住底线”的信心。同时,在政策调控上,仍然要坚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稳中有为。”这一表态意味着,只要经济发展在目标区间之内,宏观经济政策就不会有显着变化,尤其是不会轻易出台刺激性的政策。
面对经济增速持续调整的压力,中央决策层连续强调增长下限。在日前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再度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实际上是在强调经济政策要为保持基本的经济增长筑底,不能让经济失速。这个底线思维,实际上是在给市场吃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结合中央高层的讲话以及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来看,显然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轮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强调“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意味着在市场猜测的经济增长底线问题上,今年要实现7.5%的既定目标。从上半年经济增长7.6%、二季度经济增长7.5%的基础来看,要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并不算难,下半年只要维持经济稳定,必要时进行微调即有望实现目标。第二,强调“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以及上、下限的说法,即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指标的平衡,这也意味着经济稳定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不超出上限”的合理区间内,既定的宏观政策基调就不会改。第三,在前两个目标实现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是促转型和调结构。上半年的经济形势为国务院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而只要经济形势在区间之内,下半年仍将延续上半年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政策取向。
毫无疑问,在经济增长底线的背景下,中央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已经有了一些针对措施。中央将根据情况来调整投资增速,在投资领域上倾向于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等。在服务业发展上,不再强调“生产性服务业”,而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这将有效地解决当前投资与经济增速保持合理的投放节奏。
事实上,在投资方面,中央政府已经及时作出了部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确定四大重点任务: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加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稳投资要警惕地方大规模的投资优先发展、传统发展模式,这点在近期已经结束的地方二季度经济会议中能看到,地方投资冲动明显,这与近期针对地方债务审计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压力。
在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项目的下放以及推动相应的财税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职能,清除制约生产率提高的障碍;推进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可以促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更顺畅流动,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
在微观方面,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虽然此次减税幅度不大,与市场预期也相距甚远,不过减税减负已经迈出了步伐。随着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各种政策措施毫无疑问也将得到落实。
至于市场广泛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不少市场人士解读,中央政治局不再谈房地产调控,也没有提打压房价,对发展房地产的表态十分中性,与过去相比,这是房地产政策要有所松动的信号。有市场人士总结为,“稳增长”房地产必须“出力”;而实现“城镇化”,房地产必须“出工”。在我们看来,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表态属于中性表态,保留了弹性,但并未给出明确的松动信号。因此,还谈不上“重大利好”。
综上而论,在目前的底线背景下,中央仍将推动结构调整,同时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但不是大规模刺激,而是以稳经济增长为主;在结构转型背景下,则更加关注放开宏观搞活微观,增强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