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存量资金可为新兴产业引“活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作为国家财税制度改革重要的一步棋,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已被深入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举措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有深远意义。自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为未来中国…
作为国家财税制度改革重要的一步棋,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已被深入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举措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有深远意义。
自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为未来中国的经济重点后,这些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各级财政补贴的重点关照对象。这些补贴资金大多来自每年各级财政资金的增量部分,但近两年经济增速下行,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增量也随之逐年下降,客观上制约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对于一些已初具规模但仍需财税支持撬动市场需求的产业,这种制约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公用事业范畴,项目收入结算对财政资金的依赖度较高,直接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国家审计署此前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9个省、市共数十亿元的环保财政专项资金被滞留闲置,或被挪用于出借、股权投资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也曾出现类似情况。
据统计,目前国库存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财政专户余额超过1万亿元。盘活沉淀的存量资金,在确保教育、医疗和城镇化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同时,适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以当前由于终端需求不振而陷入发展困局的新能源产业为例,用于此领域的政府专项财政资金(以新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为主)近年来开始捉襟见肘,事实上其中的缺口年均百亿元。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如果能够用万亿元财政沉淀资金中的一小部分来补充这一缺口,就能激活国家相关规划提出的数千亿元市场空间。
诚然,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政府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产业发展失衡的现象。这也提醒政府决策部门,在激活存量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应科学引导资金配置,避免盲目。
具体来讲,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新兴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存量资金释放后,应针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制定存量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地方财政多投稳投产业发展有序、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门类。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避免盲目重复投入,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门类,中央财政可适度提高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
二是对于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的诸如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门类,应创新财政补贴机制,例如补贴向产业链后端转移,加大终端需求环节的补贴力度,以需求拉动产业规模扩充。而对于目前仍处于产业培育期的诸如云计算、动漫、生物医药等门类,则应坚持财政资金重点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
三是各级财政专项逐步走出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财政资源,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例如在分配专项资金时,可以针对提交申请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程序,将绩效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的重要标准,使资金从过去的“一对一”单向分配,转为“一对多”竞争性分配,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奥巴马演讲重新聚焦经济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