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国正逐渐成为德国企业的创新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德国商会日前发布2013年《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息调查报告》。中国德国商会通过近期对旗下2200多家会员企业访问调查,对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活动、商业信心、知识产权…

中国德国商会日前发布2013年《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息调查报告》。中国德国商会通过近期对旗下2200多家会员企业访问调查,对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活动、商业信心、知识产权保护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创新活动成未来亮点

根据德国企业预测,在未来五年中,德国企业将会大幅度增加在华的创新活动。和原来只是针对产品以及服务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不同,如今的德国企业将更多地关注创新研发活动和完善解决方案。从德国在华企业明显增长的创新预算中可以发现这种改变。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德国企业计划增加5%—10%的创新预算,有些甚至超过20%。尽管就目前来看,仍有一部分企业投入的创新成本在其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明显低于5%,但是这种状况在未来五年内很可能将会彻底改变。同样正在改变的还有创新质量本身。逾30%的受访企业表示,不仅会在中国本土市场推广全新的、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会把这些推向海外市场。中国专利的申请也印证了这一点。近一半企业已经为自己研发的产品在中国境内申请了专利。创新的首要动力是德国公司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动力是德国企业希望借此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提升在华营业额,政府规范和环境因素仅是第三动力。

调查同时指出,对于许多德国企业来说,在华创新的最大障碍不是官僚主义或知识产权的困扰,而是创新人才的缺失。

调查显示,德国在华企业的创新活动依旧有鲜明的德国色彩。因为对于大多数德国公司来说,过半数的创新活动的决策权掌握在德国经理的手上。在诸多合作的创新项目中,75%的项目是由德国母公司作为执行者。虽然在今后的几年里,德国公司将逐步建立一些中国创新中心,但却不太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全球研发中心。

和中国大陆不同的是,德国驻中国台湾和香港企业的创新活动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台湾,80%以上的受访企业把创新放在“重要”或“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未来几年台湾市场上用于创新的预算仍将保持在高位。另外,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创新项目趋于本土化。不同于中国大陆地区,在台湾地区主导创新的往往是台湾本地人或当地的合作伙伴,在香港地区主导创新的多是当地供货商和顾客。

报告指出,预期在中国大陆的德国公司未来5—10年内将会大力开展创新活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为此,必须创造出适应中国当地环境的创新结构及创新流程以使创新本地化成为可能,促使德国创新主体与当地的结合同时进行。

温和的发展计划和切合实际的年度目标

大部分德国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整体的经济环境较去年有明显的好转,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德国企业较为乐观,中国出口在两年低迷后重新回暖。原则上,受访企业对于增长额度的预期有所降低。但大多数的企业(78%)还是认为自身能完成2013年的经济目标。相对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认为不能完成全年计划的企业数量减少了10%以上。

整体来看,德国企业将维持目前在华投资增速。新的投资计划将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制造、化工和塑料及金属加工业。从地域上来看,上海、北京和成都将是德企较为感兴趣的经济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和南京跻身今年最受德企关注的前十城市。过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受到了地方政府相应的帮助和扶持,二线城市的这一比例较经济发达地区高出近十个百分点。

专注本地市场和加强当地发展

潜在消费能力和贴近客户群是德国企业来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近三分之一的德企而言,尤其是超过40%的塑料及金属加工企业而言,低廉的生产成本是其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本土消费品的趋势在逐渐增强。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还在生产外销产品(较2012年减少

近三分之二的德企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持续增长的竞争压力,只有少数企业(5%)表示还未感到这一压力。更多的企业(较2012年增加33%)认为这一竞争压力来自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这一情况,过半的德国企业正打算强化自身在中国本土的产品或服务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呈现萎缩的机械制造业将大力增强在华产品研发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再次成为今年的关注重点

人才及用工问题继续成为德企目前在华遇到的挑战。相较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企业寻找及留住可用人才这一难题有小幅度的缓解,但是持续增长的用工成本成为逾八成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提高生产力将是德国在华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再次成为今年德国企业关注的重点。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尤其是64%的汽车制造业以及60%的机械制造业企业认为,2013年他们都将面临这一问题的挑战。

社会保障体系的成本以及货币风险给德国在华企业造成的压力有所减轻,但生产企业的自动化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的压力有所增加。

 

延伸阅读
上一篇:公开市场连挂四周空挡 多因素叠加倒逼央行降准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中国 正逐渐 成为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