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仍有空间 近期重在稳投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二季度同比增长7.5%。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二季度同比增长7.5%。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管分别延续持续下滑、温和回升、依旧低迷的趋势,但三者在经济增长贡献率上的表现却出现微妙变化。
上半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9%,消费为45.2%,净出口为0.9%。三者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4.1和0.1个百分点。不难发现,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投资的状况出现逆转,今年上半年,投资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拉动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扩内需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当前消费下滑的表现不足以视为严重信号。长远看,扩内需仍有可为空间,但近期重点应放在通过稳定投资以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上。
投资贡献率上升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消费需求表现不够旺盛,加之出口形势难见较大起色,致使整体需求乏力,并最终体现为经济下滑。”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原本占有较大比重的消费出现下滑,让一直表现相对稳定的投资贡献率显现出明显上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从投资分项看,在投资中占比最高的制造业投资继续下滑,拉动投资整体处于下滑通道。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升,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等利好现象发挥了稳定投资的重要作用。
在王小广看来,投资稳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只不过,当前以消费、出口为主的最终需求相对乏力导致经济增长持续回落。但在外部需求难见好转之际,内需的释放更显重要。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然提出扩内需新思路: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不同于以往出台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提前释放消费需求的政策思路,本次扩内需政策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旨在实现既稳住经济增速,又促进结构调整的双赢局面。
“随着扩内需政策力度有所加大,相关消费政策更多瞄向长远,当前消费下滑的表现不足以视为严重信号。”王小广说,消费不同于投资,在短期内难见效果。因此,应注重对消费需求的长期培育,继而通过消费的促进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消费下滑的影响因素看,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扣除价格因素仅实际增长6.5%,这表明,收入持续下滑是消费需求下滑的决定性因素。
王晋斌认为,在内需方面,消费的释放必须依赖收入的提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包括养老、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安全保障网络的加速构建,以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毕竟,我们过去在这些领域的欠账太多,必须加速培育和改善。”他说。
重点应在稳投资,以防经济进一步下滑
中国经济后期的发展仍然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和条件。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所言,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吃、穿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信息消费也有巨大空间,在这个阶段,消费成长的空间还比较大。
“当然,潜力的可能性要变成现实,必须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盛来运表示,要坚持调结构、转方式,通过改革促进调整,通过调整促进发展。
在王晋斌看来,扩内需的可为空间依然巨大。从长远看,想方设法提高民众收入、加速构建社会安全保障网络,势必要通过利率市场化、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财(事)权、资源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破除行业壁垒、提升政府效率等一系列实质性改革予以实现。
“短期内,在当前外部环境不可控、消费持续下滑、经济回落的现实条件下,唯一能够稳定的就是投资,且投资是相对可控的。”王晋斌强调,通过稳定投资,达到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的目的,近期应重点在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必须确保投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切实需要获取投资资金的项目中去,并杜绝资金流“空转”以及放高利贷状况的泛滥。
二是投资不能完全依赖以往过多依靠政府借贷投资的模式,应更多让渡给市场进行自发投资。以此防止因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由于对需求难以充分、有效了解,继而导致产能过剩现象的出现。
三是房地产调控要以稳为主,避免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滑。一旦房地产投资大幅减少,则意味着后续供给会减少,势必带来房价上涨压力,控房价难度也会由此陡增。
本报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期扩内需以投资为重点有着积极影响因素,即新一届政府对投资效应的带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带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都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动力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