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探风对方自贸谈判进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将于本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将于本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对话。
其中,汪洋将与卢共同主持经济对话,杨洁篪将与克里共同主持战略对话。
对话尚未开始,双方针对自贸区的隔空喊话便已展开。5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在访问日本时表示在一定前提下,欢迎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随即回应称,中方将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分析加入TPP的利弊和可能性。
细究措辞,不论是美方的“在一定前提下”,还是中方的“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都颇为微妙。权威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中国如果要加入TPP谈判,可能涉及敏感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会权利、环保领域标准、知识产权等问题。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战略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表示,中国加入TPP的时机远未成熟——且不说中国是否能够就上述这些问题作出让步,像中国这样经济体量的发展中国家,一旦真正参与TPP进程,若要做到“平等互利”,发达国家谈判方就不可避免地要修改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过高的门槛。据悉,美国已私下告知一些TPP谈判伙伴不希望中国参与进来。而中国在亚太地区也正在推进中韩、中日韩,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下称RECP)等双边及多边自贸谈判。
互探动向
就中美即将举行的S&ED而言,交流与对话的意义远远大于事后达成的那些充满外交辞令的象征性协议和备忘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记者表示,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将在一个贸易与投资小组做专门发言,S&ED主要的经济话题也将集中于贸易、投资、金融体制及经济结构调整领域。
事实上,近期中美双方各自启动了一系列双边自贸谈判。就美方而言,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第一轮谈判已经开启,TPP的下一轮谈判也将于7月15日~25日在马来西亚举行,日本将首次在该谈判中现身。而中国方面,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6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将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行,RCEP首轮谈判也已完成。
由于这些谈判的内容均是涉密信息,双方也都颇为好奇对方的动向。因此,在此次对话中,预计双方会相互披露一些各自自贸谈判进展的非保密信息。
何伟文说,从广义的话题来看,美方较为关注的领域包括: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知识产权、网络泄密与商业机密,以及市场准入。而中方则重点会关注斯诺登事件带来的网络安全、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壁垒以及中美“州省”间的合作联系。他表示,不论BIT还是TPP,美方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准入。这种准入,更多地涉及资本项下开放的金融领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对本报记者说,美方提出要得到市场准入前的国民待遇与中国入世的承诺相悖,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企业还未到中国投资,就可以得到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此外,美方希望在承诺方式上使用否定列表,即中方没有列出的选项,他们都可以进入投资。这些都是中国无法接受的。
中国加入TPP时机远未成熟
专家表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目前加入TPP的时机都远未成熟。
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现在加入TPP,将介入规则的制定过程。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积极推动TIPP谈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美国也正与墨西哥积极谈判,以便更新已有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目前人们普遍将TTIP、TPP和NAFTA视作为美国的“一体两翼”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本月中旬将首次在TPP谈判中现身。但日本加入TPP的进展并不顺畅。美国劳工组织和商业团体本月2日就日本加入TPP一事产生分歧,这预示着未来日本加入TPP在美国国会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加入TPP谈判,受到的外部阻力必然会比日本更大。很多人担心,如果贸然加入一个内部分歧较大、不明情况的谈判,中国很可能被一些国家和利益群体指责为阻碍谈判者。
事实上,中国内部就是否加入TPP也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坚持在多边领域(WTO)框架下推动贸易谈判;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新贸易框架战略,如果中国要影响规则制定,就应该及早介入,以期推动国内改革。而TPP的一些标准,如零关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独立工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敏感议题,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多数都难以接受。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云南水电尴尬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