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趋紧势必加大人民币短期波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全球流动性的松紧与“潮涨潮落”左右着人民币走势。在外压内控以及对热钱抑制的多重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见顶信号显露。本轮人民币升值始于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全球量化宽松,特别是美国Q…
全球流动性的松紧与“潮涨潮落”左右着人民币走势。在外压内控以及对热钱抑制的多重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见顶信号显露。
本轮人民币升值始于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全球量化宽松,特别是美国QE3,由于中国基准利率远远高于美日欧等国的可比利率水平,内外的政策势差给了海外资金更大的套利空间,驱动资金再次回流人民币资产。今年以来,在日本超大规模量化宽松以及多国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境内外正利差进一步刺激套利资本流入国内导致人民币加速升值,并陷入“货币升值——跨境资本流入——本币升值”的循环,而今在中美同步紧缩预期及监管层发力之下,人民币单边大幅升值的势头开始趋缓。
首先,对热钱保持高压态势带来的影响。5月5日,外管局出台《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加强异常资金审查并首次实施与贷存比相关的净美元头寸管理,同时将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的进出口企业提出警告,海关总署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协同管理,对热钱持续保持高压状态,受此影响,热钱流入开始放缓。外管局数据显示,5月外汇占款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值得注意的是,结汇意愿下降,购汇意愿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开始随之放缓。
其次,在量宽退出预期下,跨境资金流入规模减小。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具有相对增长优势,因此,削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并逐步回归货币政策常态也是大势所趋。自美联储5月22日称可能放缓QE以来,随着美元资产全线走高,以及美国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和利率的持续走高,使得中美之间的利差有所收敛,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出现背离走势,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贬值预期显露,这是一个人民币升值阶段性见顶的重要信号。
6月20日,伯南克对美联储将于2014年结束QE的表态,中美之间的息差又进一步收敛。近期,两年期和十年期美国国债利差触及275个基点的纪录新高,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持于2.2%左右,大幅高于去年三季度以来1.6%水平,为14个月以来的新高,一季度以来美国十年期收益率上升34%,融资成本上升大大压缩国际资本的套利空间。
6月下旬以来,在美联储准备退出量化宽松引发全球资本流向逆转,以及中国外汇占款急剧减少的背景下,央行依然“按兵不动”,主动推动金融系统,特别是影子银行(行情专区)“去杠杆化”,导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大幅飙升,出现了短期流动性危机,大大遏制了套利交易资金,也是导致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从监管层当前的政策立场看,将会把“去杠杆”进行到底,堵住监管套利的制度漏洞,而货币政策不放松也顺应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大势。预计后续调控政策还会出台,金融市场余震可能还会不断。尽管“利率风暴”冲击过后,市场紧张情绪会有所缓和。但受去杠杆化压力和备付需求影响,总体流动性趋紧的局面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这势必加大人民币短期波动,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下行压力,特别是在跨境资金流出以及国内资金趋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并不排除回吐前期以来涨幅的可能性。
当前,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拐点临近。按照伯南克的政策定调,美联储预计可能在今年减缓购债步伐,明年年中前将结束购买资产,因此,这一时间节点也将是人民币压力期。中国须密切跟踪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做好风险防范的系统性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