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二次刹车”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城投债“二次刹车”是业界对近来国家发改委掀起城投债领域全国核查的形象称呼。针对城投债,业界除担心其风险建议开辟市政债外,同样看到了它当前必不可少的作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业内…
城投债“二次刹车”是业界对近来国家发改委掀起城投债领域全国核查的形象称呼。针对城投债,业界除担心其风险建议开辟市政债外,同样看到了它当前必不可少的作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核查意在规范城投债,便于之后更加合理地使用它。而在财政税收乏力的情况下,市政债恐作用有限。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有关官员称,自城投债核查开始起,新的发债申请如果没有按照核查通知提供有关材料(行情专区),均属于申请材料不充分。申请企业要么继续补充,要么撤回。
现在,全国各地的主要券商和城投公司都正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进行自查。此轮清查风暴导致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债申请被压下,被戏称为城投债自2011年二季度首次停摆之后的“第二次刹车”。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防控风险很重要,作为影子银行(行情专区)业务整顿的一个方面,在整顿了理财、票据、同业领域后,很自然就延伸到城投债。城投债的整顿利于下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李慧军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近期与城投债紧密相连的地方债务不断拉响警报。穆迪日前推算称,从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升至12.1万亿元;人民银行6月初也发布报告,警示关注地方政府平台的信用风险。国内投资者开始担忧城投债尤其是低等级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尽管风险隐现,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城投债还具备一定配置价值,从经济层面上看,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融资来源。
李慧军认为,整顿城投债利于优化监督机制,为之后更合理地利用打好基础。尽管一个循环的整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会比上一个周期运行得更健康。
“城投债从审批到发行到资金使用,都应提高规范化程度和法治化程度。控制风险的关键,是要提高透明度。”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日前表示。
针对城投债的地位,广州证券近期分析认为,从未来几年看,地方政府可能会更加倚重城投债。目前国内城投债余额两万多亿元,在目前经济偏弱、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情况下,未来城投债的发行量仍将提升。城投债融资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性上升,未来几年城投债的总量或将与地方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总量相当。
近期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城投债中AAA级发行人发行的债券规模呈明显下滑态势,占比由2008年的40.11%下降至2012年的15.86%;而AA等级发行人的城投债发行量占比则从2008年的32.38%上升至2012年的47.34%。
中原证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李屹认为,以后城投债定位是个关键问题,从国外市场看,城投债要么转向市政债,要么就转成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债。如果转成市政债,对存量城投债是重大利好,因为有政府信用支撑,票息将大幅下降,也会降低城投公司融资成本;如果转为企业债,大部分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流都很差,信用风险会加大。
“企业债由企业资本、现金流等来支撑;市政债很大程度上则需要地方的财政、税收等作为保障,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阶段,市政债缺乏用武之地。”李慧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