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国式钱荒背后:监管层剑指资金“空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6月21日,在前一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创下历史纪录之后,资金利率停止疯涨态势,隔夜拆借利率大幅回落近500个基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了解,6月20日下午,央行很可能启用了公开市场短期…

6月21日,在前一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创下历史纪录之后,资金利率停止疯涨态势,隔夜拆借利率大幅回落近500个基点。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了解,6月20日下午,央行很可能启用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同时指示国有大行稳定局面。

“当时央行约谈了几家大行,要求我们积极出钱,稳定市场。”一位国有大行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不然绝不可能出现那么低的价格。”

6月份以来,银行间资金利率一直处于历史高位,但央行态度淡定,拒绝“放水”,即便维稳也很低调。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不久,央行的此番“变脸”,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这场中国式“钱荒”的背后,是决策层有意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旨在打击资金“空转”,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低调维稳

6月21日,在前一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坐上“过山车”后,资金利率有所回落,令市场稍稍喘息。

数据显示,当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报8.4920%,较上日跌495.20个基点;7天利率报8.5430%,较上日跌246.10个基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隔夜与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8.9531%、9.2509%,分别暴降487.53和300.12个基点。

“从上午开始,多家大行纷纷降价出钱,市场卖盘大增,借钱容易多了。”6月21日,多位交易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经过周四的冲击,市场情绪趋于稳定,最紧张的时点应该过去了。”

不过,相比资金宽松时期常见的隔夜2%、7天3%的价格中枢水平,资金面仍然处在绝对的历史高位水平。同时,持续多时的“钱荒”严重影响了一级市场,上周五共有10家发行人宣布推迟或变更原定的债券发行计划。

需要指出的是,上周五并没有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亦未公开对外释放任何信息。那么,资金面为何会出现缓解?

据本报记者了解,6月20日当日银行间市场收盘前,出现了多笔超低利率成交,一方面减少了机构恐慌预期,另一方面引发了关于央行出手维稳的预期,从而增强了市场信心。

今年1月1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启用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其操作对象为12家主要银行,操作结果滞后1个月对外披露。

瑞银证券分析认为,6月20日尾盘回购利率的回落可能提示,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央行进行了一定的干预,以稳定市场情绪。“就此轮货币市场紧张状况而言,最坏的时点可能已经过去。”

多位交易员向本报记者强调:“隔夜30%的价格,显然不是银行间市场的真实反映,市场并没有缺钱到这个程度,主要还是预期问题。只要央行能够出手扭转预期,资金面就可以回归平衡。”

“近期诸多短期因素和季节性因素的叠加,是造成流动性紧张的直接原因。除了这些短期和季节性因素以外,商业银行对央行政策的误判可能激化了本次流动性的紧张。”瑞银证券研究报告称。

不过,央行虽然进行了适度干预,但并未进行降准降息,甚至不愿意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反而坚持央票发行,明确释放了拒绝松动的政策信号。

“目前影响资金波动预期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央行态度。”申银万国分析师屈庆称,如果央行继续坚守则市场还会剧烈波动;但只要有稍许的松动信号出现,无论资金多寡都将平抑目前资金情绪的继续波动。

剑指资金“空转”

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央行为何“变脸”?从近期有关部门的动向来看,央行收紧资金面的努力,对准的是今年来过快增长的社会融资与迅速膨胀的银行同业业务,二者又指向同一个关键词——“空转”。

多位市场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央行于6月19日召开了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会议分析通报了近期全国货币信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要求,央行有关官员主持会议并讲话。

记者获得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官员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前一阶段,部分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对6月将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假日现金投放、补充外汇头寸及外企分红派息、贷款多增等),措施不到位,一些大行未发挥市场一级交易商应有的作用,导致货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一些银行长期从事大规模的同业批发业务,期限错配相当高,给流动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上述官员说。

上述纪要并称,由于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出台扩张性政策,提前布局占位;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1万亿。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大大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增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前10日70%以上的新增信贷是票据融资。对此,上述官员强调:“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在上周一举行的2013年城商行年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同样强调:“注意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同业业务增长迅速,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应予关注。”央行本月发布的金额稳定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同业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26.35%;买入返售资产7.5万亿元,同比增长55.2%。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15.13%,比年初上升1.8个百分点。

央行在报告中称,“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限制,可能规避利率管制,导致监管指标失真,一些同业资金在体内循环,弱化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表示,目前的波动本身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体检,预期近期一些对流动性盲目乐观、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准备不足的金融机构会付出学费,特别是近期在同业市场期限错配显著的机构。

货币政策难转向

昨日下午,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日前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本次例会延续了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新华社上周末也发表评论文章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

耐人寻味的是,工商银行(行情股吧买卖点)于6月20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态称,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在保持信贷增量合理适度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贷款的周转,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申银万国分析称,在目前情况下央行可干预手段上,能够比较长期性解决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只有通过降准手段,可以在释放部分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后期法定准备金对流动性冻结的累积效应,但与政策基调不符,预计眼下实行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日前公开表示,央行坚持不救市,是要商业银行更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改进流动性管理。她并称,从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来看,降息难以引导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入实体经济,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在此前一些接受本报采访的经济学家看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调结构,这意味着对出台短期刺激政策的意愿减弱。

“央行近期的操作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信号意义,即表明决策层对待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大幅提升。”瑞银证券预计,如非出现重大外部冲击或经济增速大幅加速下行,央行可能维持目前的政策基调,不会降准或降息。

 

延伸阅读
上一篇:隔夜利率回落 资金面紧张趋势短期难改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中国式 背后 监管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