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再度惊魂 封卷或被过度解读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IPO重启已成A股心头一根紧绷的弦,稍经撩拨,便激起无限回响。5月9日,大盘结束五连阳的涨势,沪指跌13点报收2232.97点,回落0.59%。对于这次调整,盘后一则扩大IPO开闸的消息,又成为解读市…
IPO重启已成A股心头一根紧绷的弦,稍经撩拨,便激起无限回响。5月9日,大盘结束五连阳的涨势,沪指跌13点报收2232.97点,回落0.59%。对于这次调整,盘后一则扩大IPO开闸的消息,又成为解读市况主因。
据称当日有消息传出,两家企业已接到封卷通知,随即市场将将其解读为企业或于近期择日上市,进而推导也意味着IPO即将开闸。
但事实上,封卷远不能跟获得发行批文,乃至完成上市程序挂钩。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发审流程,封卷是其中倒数第三步,此后还需经历会后事项审核、核准发行等流程。
“封卷跟拿发行批文是两码事”。9日晚,一位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其接触的案例中,现在多数公司是有条件通过发审会,存在一系列反馈意见需要落实补充,这部分问题反馈完毕就可封卷,其后仍须经历会后事项审核到获得发行批文,但并无明确的行政审批规定时间。
同日,一家过会的大型国企的人士指出,其所在公司早已封卷,但至今未获发行批文。而其所在公司的这段等待期,已远超过市场流传的从封卷到拿批文“正常”所需的两周时间。
多方信息源都在印证封卷不等于发行的说法,“事实上,目前很多公司都封卷了。”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眼下拟IPO企业财务专项核查仍未结束,目前仅完成首批自查报告上交,而首批现场抽查企业与自查报告审核仍在继续。目前,有市场人士将封卷解读为已有企业通过目前财务专项核查,存在一定程度误读。
上述投行人指出,封卷作为正常的IPO程序,与现已陆续开始的申请材料接收一样,都是按正常节奏进行,并不意味着特别的信号。封卷后再度补充材料、新一期财报等也属正常。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告诉本报记者,针对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的问题回复函提到“本次自查报告视作正式反馈意见回复”,这表明完成财务核查是企业完成发行审核程序的必经过程。但另一方面,即使完成财务核查程序,也不意味着过会。
据年初部署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会议的与会者指出,曾有券商代表询问监管层:“现场检查是否意味着通过验收,相当于过会?”回应是“否”。因为检查的目的是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核查,现场检查是对自查的复核,不存在验收。
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IPO眼下经历的财务核查和重回正常节奏之考,或需与整体改革配套推进。
针对检查组人员的培训会上,曾有报道称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提出,要将IPO的重回正常节奏与市场化改革配套推行。
而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对本报记者介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推进的考虑主要涉及五方面:修订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改进发行条件;深入开展对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完善新股定价约束机制;认真研究新股询价、交易、配售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多举措抑制炒新;坚决打击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虚假披露、合谋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