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制加重企业负担 四成小微企业叫苦
来源: 时代周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发布。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9.4%的小微企业表示,其借款成本在5%至10%之间,更有四成…
《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发布。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9.4%的小微企业表示,其借款成本在5%至10%之间,更有四成以上的小微企业表示借款成本超过10%。此次调查显示,62%的企业没有任何形式的借款,借款次数一年一次的有38%。
巴曙松认为:“这说明中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生长。”而在小微企业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其融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报告指出,银行要建立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而“关系型贷款+快速审批”是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
四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超10%
虽然在2012年6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然而调查显示,66.1%的企业并未感受到两次降息带来的成本降低效应。相比收入、盈利稳定,贷款规模大的大企业,小微企业由于其盈利水平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贷款议价能力较弱。基于此现状,央行降息的效应大部分被大企业所吸收。
在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有66.7%的小微企业主将银行贷款排在第一位,显示银行在当前融资市场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不过,在融资成本方面,31.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向银行贷款的成本最高,也占比最高。
巴曙松称,很多小微企业表示向银行贷款虽然名义利率较之其他方式并不高,但包含着很多隐性要求,一些放贷还附加了相应比例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硬性要求,致使其综合成本较高。调查还发现,认为银行贷款融资成本高的小微企业主集中在东部地区,其比例高出其他地区1.5倍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外贸依赖度较大,金融危机对其冲击更加直接,从而使银行提高利率以进行风险补偿。
银担模式期求改进
报告同时显示,小微企业普遍认为,现行的担保机制加重了企业负担。调查显示,在目前有借款的企业当中,70.2%的小微企业主虽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担保公司担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微企业委托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成本较高。
首先,小微企业需要向担保公司支付1%-3%的担保费;其次,担保公司会要求小微企业进行一定形式的反担保,而且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增加信用担保的环节必定会增加一定的交易成本;再次,小微企业更是常常遭受担保公司的“违规操作”,如2012年轰动担保行业的“中担事件”中担保公司便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部分“截留”,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的隐性成本,而这些额外的成本必然会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
在此背景之下,放弃担保公司,互相担保是当前很多小微企业采取的一种担保方式创新。
“我们的模式要脱离担保机构。”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方面是因为担保机构运作目前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他们有很多高杠杆的业务,存在很多外溢风险,现在也没有外部监管,他们资金的投向和资产配置都很不透明,前面中担出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本来银行和客户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担保机构的介入,反而加剧了风险;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也没有必要和担保公司合作,事实证明应对风险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行业互助合作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的履约保险等。”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做小微企业的银行是民生银行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2010年到2012年,我们的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投向了小微企业。截至2012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169.5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将近23%,小微企业客户数99.23万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60.76亿元,资产客户达到12202户。但我们银行主要通过组建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内部的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以此来建立起小微企业的风险共担机制,打破小微企业贷款传统的担保难题。”
小微企业风险概率低
巴曙松指出,越来越多的银行都提出要服务小微企业,甚至给人留下“银行转型,必谈小微”的印象。调研中发现,银行要成功服务小微企业,仅仅明确这样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
“其实2012年以来,根据我们调研得到的数据来看,中型企业的风险反而高于小微企业。”张旭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报告指出,从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融资需求特点可以看出,除经营风险高、贷款规模小导致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时必然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这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解决,但在经营机制、风控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也都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总结称,小微企业缺乏硬信息,决定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应更多采取关系型贷款模式,即通过客户经理掌握小微企业的软信息,并据此进行授信决策;此外,小微企业融资的“短、小、急、频”的特点还要求银行建立快速审批机制。
巴曙松指出,就中国而言,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多方面的标准化的信息很难获得,使“关系型贷款+快速审批”服务模式在中国复制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金融抑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仍然有限,资本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银行探索关系型贷款模式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动力并不算很强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充分发挥小银行长期以来就实行的关系型贷款服务模式以及决策链条短、决策速度快的比较优势,支持其服务小微企业,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银行在小微贷款的审核中逐笔审核的风险反而比较高,批量审核的风险反而低。”巴曙松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首先批量审核对银行来讲,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逐笔审核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在进行,过分强调抵押物。有个案例,我们在去某家银行南京分行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出现问题的贷款,都是500万、600万,都有房产作抵押。反而是一些无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他们很珍惜自己的企业信用,出现风险的概率反而比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业向来是众多城商行的资源优势所在,也是各家城商行一直力推的业务。巴曙松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目前城商行在小微企业的业务中最大风控难点在于区域过分集中,行业过分集中,和当地政府关系过分密切。”
而某上市城商行风控管理部总经理则告诉记者,区域和行业的集中既可以看作是弊,也可看作是利。“2007年以来城商行的异地扩张就一直受到限制,但这个对于风控而言,也是好事。把某个区域、某个行业做精做深以后,对风险的敏感度就会比较高。除了一些系统性风险以外,行业风险或区域风险都能够提前感知,安全退出。”
延伸阅读
- 上一篇:陕西府谷明修水库 暗采煤炭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