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集聚改革发展新红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哪里将成为下一个增长极?构建涵盖湘鄂赣皖四省主要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望把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与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哪里将成为下一个增长极?构建涵盖湘鄂赣皖四省主要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望把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与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培育中国扩大内需的主战场,使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新经济增长极。
新型城镇化激活内需潜力
2012年4月,武汉直飞法国巴黎的航线开通。法航荷航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康飞迪对外界表示“不担心客流”,“选择武汉,就是看中了武汉市场与中部市场的活力”。
如果说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那么中国市场连接的最大枢纽则非长江中游地区莫属。
湖北,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相交融汇的中心节点,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
湖南,北依洞庭通江达海,是沿海通达内陆的关口和内陆毗邻沿海的前沿。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腹地。
安徽,是拥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位于华东地区腹地,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相邻。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外需内需并行。加快推进“中三角”,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讲了五个“有利于”。其中两个是:支撑全国经济稳定发展、扩大内需。
英国《金融时报》在题为《中国“中部崛起”正当时》的评论中说: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表明,通过满足国内钢铁、水泥、化学制品、电力以及其他投资品的需求,中国有足够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红利之后的发展新红利,有“中三角”之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是把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与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
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替代出口10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纵连横,正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势,并有望成为最大的发展新红利。
当前,同处长江中游的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地域相近,经济相对发达,联系日趋紧密,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0.7%的人口,创造了10.6%的GDP。构建这个涵盖湘鄂赣皖四省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既是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中部崛起、培育内需市场的客观要求。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基础也有条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认为,该区域首先是人口众多,市场腹地广阔,内需潜力巨大。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33亿元,正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科教优势突出,是国家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仅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就有高校240所,两院院士176名,且同属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2年,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280亿元,四个城市都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区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面临着沿海产业和人口转移、城镇化等发展机遇,在国家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担当突破口的重任。
据悉,2012年2月,湘赣鄂三省负责人首次会商共谋“中三角”。2013年,三省携手深化为四省共襄,“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呼之欲出到挽臂携手,一个新经济地理概念水到渠成。2013年2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目前,湘鄂赣皖四省已就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达成了合作共识,并在产业、交通、科技、文化、旅游、统一市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差异化产业战略拓宽发展空间
3月19日,安徽芜湖的奇瑞总装工厂里,上万台QQ整车驶离生产线,通过厂门口的滚装码头进入五湖四海。车身很多零部件钢材,来自沿江而上、相隔500多公里以外的湖北武钢。
早在2007年,武钢与奇瑞成立芜湖合资公司,开启了湖北钢铁业与安徽汽车业之间的“无缝对接”。牵手武钢,奇瑞车钢加工成本应声下降一半。合建80万辆轿车钢材配送中心、共建高端车钢研发实验室……武钢与奇瑞,仅是湘鄂赣皖四省产业交融、竞合的一个缩影。
同饮浩浩一江春水,同缘于抢抓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如今,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内生型经济的舞台上,四省或贴身配套,或对接市场,产业融合的脚步渐行渐近。
“合肥这个名字,意味着‘合则肥、合则兴、合则发’。”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告诉记者,四省会城市抱团形成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优势,未来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板块,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动机,必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的冷暖,企业家的感受是敏锐、直接的。马应龙药业集团生产的八宝眼霜,走出湖北的第一步选择是邻省湖南。“三省打造‘中三角’为企业发展创造重大利好!”马应龙八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胡大军说,继武汉之后,长沙已成为八宝眼霜新的销售增长极。四省城市圈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门槛,对马应龙这一老字号而言,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发展。
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范仲认为,坚持产业第一是“中三角”经济增长的基础,而“中三角”反过来又为产业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以汽车为例,湘鄂赣皖的城市群之间会形成一种向大企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像东风这样的中部大公司更有机会延伸产业链,从而提升中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四省合作的重要突破口。”在不久前四省省会城市会商活动上,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长沙市工信委主任赵跃驷、南昌市发改委主任邓建新等人不约而同表示。
当前,合肥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武汉坐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昌高新区被批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邓建新建议,四省要突出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如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城市圈注重发展光电子、汽车、钢铁等产业;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机械、交通设备;皖江经济带发展石化化工、金属材料加工、服装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很多领域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藩篱少、壁垒少、合作空间大。”赵跃驷说,以省会城市为例,四省在高新产业方面已形成各自独特优势,也具备资源优势互补、加快高新产业融合的实质基础。
高新产业发展尤需高端人才和前沿智慧。四省迅速达成共识:进一步细化合作政策,鼓励高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或者独立赴外省,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支机构等。此外,鼓励相互异地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成果产业化。
在产业跨区融合中,昔日对手也渐渐牵手。去年9月的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每年一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上,中三角展区首次精彩亮相。人们惊喜地看到,在市场上短兵相接的竞争对手,在展区内却抱团出现——大冶有色展台紧挨江铜集团,人福医药(行情股吧买卖点)紧邻江西济民可信,华工科技和武重集团则将湖南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环抱其中。
中联重科展台,一辆碳纤维泵车模型吸引不少人驻足。“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碳纤维泵车,它是与华工科技合作的结晶。”展台负责人介绍。
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与武重、武船的交流早已开始。
大冶有色从去年起开始与江西铜业合作。“中三角概念提出后,双方就希望在废渣加工循环、稀贵金属提取等方面开展合作,现在技术交流已经起步。”大冶有色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
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四省工业交融合作的厚望。湖北凯迪电力在安徽望江建生物质发电厂、江西新余接受湖南客商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车项目、武汉东湖高新集团与湖南南庭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在长沙建创意产业园。当前,一个个跨省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一块块合作新沃土正开拓培育。
消除壁垒向统一大市场迈进
3月18日,南昌市昌南工业园,记者走进江西九州通(行情股吧买卖点)药业公司的物流仓库,只见这个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巨大空间内,很多药品分区别类地整齐码放着。
公司行政副总陈振斌告诉记者,湖北九州通集团进军江西,至今已过4个年头,业务涉及药品批发、物流配送和医药(行情专区)电子商务等。目前,业务覆盖江西省境内100个县市区,长期合作客户达3000余家。
九州通的棋子还布至江淮。虽然去年6月才开始营业,但今年的营业目标设定为10亿元。
生意兴隆通四海。湖南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商机,也有着迫切的渴望。“走出湖南,辐射周边”,把理想变为行动。
3月19日,记者在江西省宜春市,看见一座设计新颖的商场屹立在城市中心。这是步步高旗下的宜春商场,经营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目前,步步高在江西顺利扩张,除广场,还有百货、超市等多种业态,总营业额达30亿元。
九州通、步步高,这两个企业仅从名字上看就有很强关联性:只有“九州通”,才能“步步高”。市场无障碍,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如今,绝味鸭脖、煌上煌卤味、良品铺子等更多的企业,在长江中游开疆拓土。长江中游,一个扩大内需的新市场正在联手打造培育中。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低成本要素、高效率流动的大市场。
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假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消费水平达到长三角水平,能给国家增加两万亿消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预计,按照目前的GDP增速与人口增速,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GDP将超过京津冀,位列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成为全国城市群前三甲。
正如江西省商务厅厅长伍再谦所言,扩大内需首先要消除市场壁垒,做大市场“蛋糕”。伍再谦介绍说,国家在“十二五”国内贸易发展与规划纲要的建议中,已明确提出加快形成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了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商业功能区。
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武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7061多元,但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却超过3.1万元。湖北省委财经农办副主任梁亚莉告诉记者:“这个现象可能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在武汉市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至少有一半是外地人消费的,反映出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内需市场具有强烈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湘赣鄂皖四省正向着共建统一大市场的目标迈进。”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道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围绕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口岸通关、商务信息“六个一体化”,四省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已初步成型。
“市场一体化是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初动力、续动力,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标志、重要目标。”胡道银认为,发展内生型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市场成为合作的主要推手。“我们欣喜地看到,四省之间企业互动增多,经济交流频繁,互利合作的基础也越来越广泛。”
湖南省经协办介绍,从2006年到2012年,共有2140个湖北项目到湖南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93.36亿元,占该省到位内资总额的6.9%;其中,去年一年与湖北实施合作项目351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70.12亿元。
在江西,自2012年以来,在该省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湖南有78个,湖北41个,安徽23个。
去年5月,第七届中博会在长沙开场,3万多位海内外嘉宾客商参会。这届展会,湖北省带来大量项目,涵盖机械电子、融资租赁、物流、农业开发等多个行业。通过展览展示、现场宣传及网上推介,成功对接25个项目,包括内资203亿元人民币、外资2.3亿美元。
大平台带来大收获。湖南的盐津铺子、舜华鸭业,江西的杨氏果业,就是在这届展会上与乐购、新一佳、沃尔玛、麦德龙等10多家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近年来,四省商贸流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效果明显增强。湖南的湘商大会、江西低碳交易会、湖北的光博会、安徽的徽商大会,四省相互搭台、共享商机。
四省物流企业谋划跨省建市场,已建成的大市场中,要素的流动,货物的吞吐,更是早已跨越省界,辐射大江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