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简政放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府不该管的事情管多了,就没有精力去管住管好自己该管的事。结果很可能是干了市场的事但弱化了政府的责,甚至是失了政府的责。…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府不该管的事情管多了,就没有精力去管住管好自己该管的事。结果很可能是干了市场的事但弱化了政府的责,甚至是失了政府的责。
在上周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曾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昨日他更是把它称作了“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当前很多领域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行情专区)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有贪必肃、有腐必反。”
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的良药,不仅有利于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简政放权也可以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的活力、创造力,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简政放权是必须要走出的第一步,如何简政放权?就需要大力削减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力。
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指出,权力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老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
谢春涛认为,削减行政审批权力,把不应由政府管的交给市场和社会,科学构建政府的权力架构,才能缩小行政权力的平台,减少寻租机会,从而为打造廉洁政府奠定基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3月17日,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经常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第二天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削减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被详细分解为9部分:投资审批事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放宽工商登记条件的方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和土地登记的职责等。
业内学者对国务院迅速推动的简政放权的行动,表示了认可和赞许。
在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看来,这也是迈向有限政府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是保障人民的权利,而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就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则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需要打造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和权力结构,摆脱过去那种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政府。
姜明安称,权力过于集中,是由于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所以,还要畅通监督渠道,除了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外,还要打通人民监督政府的通道。说到底,就是需要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公开透明。
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亦指出,让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是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保证。“有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公开让群众参与,与群众商量,共谋解决的办法。这样反而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会逐步提高我们干部的办事能力。”
李克强再次强调了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态度:“阳光的地方多了,阴暗的地方就少了。腐败也就少了藏身之地。”
他同时表示,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权力运行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不能谋私。
如何打造廉洁型政府?李克强用六点意见、24个字予以了总结:简政放权、管住权力、管好金钱、政务公开、勤俭从政、依法促廉。
在上周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曾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昨日他更是把它称作了“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当前很多领域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行情专区)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有贪必肃、有腐必反。”
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的良药,不仅有利于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简政放权也可以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的活力、创造力,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简政放权是必须要走出的第一步,如何简政放权?就需要大力削减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力。
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指出,权力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老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
谢春涛认为,削减行政审批权力,把不应由政府管的交给市场和社会,科学构建政府的权力架构,才能缩小行政权力的平台,减少寻租机会,从而为打造廉洁政府奠定基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3月17日,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经常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第二天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削减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被详细分解为9部分:投资审批事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放宽工商登记条件的方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和土地登记的职责等。
业内学者对国务院迅速推动的简政放权的行动,表示了认可和赞许。
在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看来,这也是迈向有限政府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是保障人民的权利,而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就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则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需要打造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和权力结构,摆脱过去那种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政府。
姜明安称,权力过于集中,是由于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所以,还要畅通监督渠道,除了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外,还要打通人民监督政府的通道。说到底,就是需要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公开透明。
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亦指出,让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是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保证。“有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公开让群众参与,与群众商量,共谋解决的办法。这样反而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会逐步提高我们干部的办事能力。”
李克强再次强调了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态度:“阳光的地方多了,阴暗的地方就少了。腐败也就少了藏身之地。”
他同时表示,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权力运行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不能谋私。
如何打造廉洁型政府?李克强用六点意见、24个字予以了总结:简政放权、管住权力、管好金钱、政务公开、勤俭从政、依法促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