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破解城镇化资金难题:资产证券化大有可为

来源:钢联资讯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金融时报报道,城镇化,是今年两会最热的热词之一。不仅如此,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化,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而城镇化不是简…

据金融时报报道,城镇化,是今年“两会”最热的热词之一。不仅如此,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化,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而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融资方式已难以满足我国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少则几十亿元,多则几百上千亿元的资金从哪里来?

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是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而破解资金瓶颈关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城镇化的融资问题,银行贷款是融资的一条渠道,但专家认为,信贷并非城镇化建设的最优融资模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城镇化融资问题可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周小川说,“城镇化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比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等”。对此,笔者深以为然,破解城镇化资金难题,资产证券化确实大有用武之地。

首先,传统融资途径满足不了城镇化庞大的资金需求,且土地依赖的城镇化路径难以为继。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具有建设期长、需要资金量大、回报期长的特点,企业不会也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这种流动性差、期限长的项目中。在过去城镇化低成本扩张时期,土地出让收入以及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是以往城镇化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了加快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越来越高,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的比重逐年递增,以土地为抵押获取的贷款债务规模大幅度增长。随着各地区的发展,这些途径的资金来源也越来越满足不了资金需求。

其次,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决定融资工具的空间巨大。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然后将其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SPV以证券销售收入偿付发起人的资产出售价款,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所持证券的权益。

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资产证券化有三个特点:一是降低筹资成本。资产证券化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融资,资金来源渠道多、销售容量大,且因资产升级后信用级别高而利率较低,从而降低了筹资成本。二是提高信用等级。资产证券化通过SPV发行证券筹集资金,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了对原始权益人资产质量的限制,从而使得一些信用等级低的项目也能采用这种方式通过信用增级到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充分显示出金融创新的优势。三是降低风险。资产证券化割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证券的收益仅仅与项目未来现金收入有关,而与原始权益人风险无关。同时由于在国际证券市场发行的证券是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因而也分散了风险。

再次,借鉴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工具融资,破解城镇化的资金瓶颈有三个方面好处: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不再仅仅由银行信贷提供,而是延伸至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二是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工具的使用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打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作为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现状,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因被指责为直接推高了房价,提高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转移成本而广受诟病。三是尝试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工具还能吸纳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为社会剩余资金,为家庭投资找到新的出口,破解投资难,间接也会起到截流高利贷资金来源的作用。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20年,我国还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告别农村,进入城市。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推行包括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而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融资工具,借鉴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工具融资,破解城镇化的资金瓶颈,应该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延伸阅读
上一篇:沪存贷款季节性变化明显 个人住房贷款持续增长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破解 城镇化 资金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