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三年:重现当年特区建设热情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天,前海管理局三岁了。三年前,我们租用在深圳地铁公司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初期不到10个同事。前海管理局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忆起当年非常感慨。三年间,曾经15平方公里的滩涂拉开了基础设…
今天,前海管理局三岁了。
“三年前,我们租用在深圳地铁公司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初期不到10个同事。”前海管理局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忆起当年非常感慨。
三年间,曾经15平方公里的滩涂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帷幕;2012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的22项先行先试政策落地14项,其他8项政策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面落地。
前海管理局的忙碌也已经名声在外。局长郑宏杰一天最多一次接待过17批参观者。王锦侠几乎每周都有几天在北京忙于政策批复的各项工作,而招商联络处平均每天接待量在二三十批以上。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说,前海的工作状态仿佛重现了当年特区开拓创业的时代。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获悉,截至2012年12月29日,前海管理局共批复入区项目302个,注册金额合计372.7亿元。
前海是国内新区里唯一以法定机构推进经济新区发展的区域。
何子军说,传统政府行政模式,出现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不考虑成本的问题,三年来,前海逐步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法制管理转变,效率提高,审批链条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法定机构一个重要体系是市场运作体系。何子军说,前海开发过渡期结束后,将不再靠财政补给,要靠1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运营来养活自己。
未来,前海基础建设至少需要800亿~1000亿元的总投资,资金来源需靠土地出让获得的收益来实现。从远期来看,更多依靠前海投资控股公司对产业的投资来获取一些收益,同时可能建金融控股公司。
法定机构的运作也成为前海招商引资的抓手,前海管理局招商联络处副处长张锋说,法定机构给前海带来的是政策延续性的保障,尤其增强了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对前海的信心。
制度创新让每一次政策的争取都充满艰辛,当然也获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何子军说,前海的先行先试政策是滚动式的,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开放的要求,每年会有一些新的安排给前海。目前,正在梳理金融、法制、人才建设等领域的政策创新,就新的创新政策正在和各部委密切互动。
接下来,前海将整合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监督力量,组建专门廉政监督机构,探索前海廉政监督新体制。同时,加强深港商事民间调解机制的合作,积极引入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开展粤港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组建前海特别商事法庭,探索建立香港居民人民陪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