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超7成钢贸商贷款还息逾期 受三角债拖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钢贸行业入冬已久,半数企业运作艰难或已歇业,还能坚持到现在的存活者开始思考和谋求出路。 相对于金融办、银监系统的制度建设,钢贸行业自身的自我拯救似乎先行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
钢贸行业“入冬”已久,半数企业运作艰难或已歇业,还能坚持到现在的“存活者”开始思考和谋求出路。
相对于金融办、银监系统的制度建设,钢贸行业自身的“自我拯救”似乎先行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钢贸行业相关商会处获悉,据其不完全统计,在去年12月20日(银行贷款季度利息还款日),还息逾期企业已超过七成。而那些尚能维系资金运转的企业,也几乎都受到了互保联保链条的影响及民间三角债的拖累。
为了带领群体走出泥沼,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近日在一则内部纪要中发出建议:一是请求“金融、行业组织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现有钢贸企业、行业性担保公司进行分类管理”,二是请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释放相关部门的部分中小企业风险金。
分类管理 集中资源
所谓对行业的分类管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钢贸行业最后的断腕求生:让已经明显出现问题而运作无力的企业退出,从而将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资源集中,保下仍运转相对良好的企业。
对钢贸企业的分类管理在苏州等个别地区已有推行。具体做法是,由相关部门牵头进行全行业调研和风险排查,从而确立“名单制管理”模式,列出仍健康运转的企业继续支持,列出有经营风险但风险可控的企业限期整改,银行则在做好资产保全的前提下给予适当支持,列出有严重问题的企业进入“清理类”,将信贷资源等剥离。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银行之间可以步调一致地放款或收贷”,避免了之前因某个银行大量收贷导致企业资金链突然告急、其余贷款银行都被“套牢”的现象再度发生。某股份制银行一分行相关业务人士昨日向本报分析,但这样做的弊端是,那些被列入“清理类”的企业大量的不良会迅速爆发,并仍会顺着担保链条危及其他企业。
“在一组担保户完全还本付息之前,要解开担保链条,从银行制度体制上还走不通。”他说。
该人士也透露,去年年底时各地对钢贸业务量较大的银行实际已经采取了贷新还旧或是置换债务主体放款代偿的信贷救援方法,更为不动声色地解决了银行不良激增的隐患。
此外,也有业内观点认为,摆在分类管理前更为现实的考量是:怎样的机构能够来牵头做出分类?怎样分类才是公平的?
不过,相对银行“沉得住气”,每天面临着具体决策的钢贸商们的感受更为直观。
江苏无锡一钢贸市场老板此前告诉本报记者,各家银行态度的不统一,以及单家银行前后策略的阴晴不定,让他“不知道贷款到期了要不要配合还贷续贷,也不知道周转来的资金,应该先还民间借贷,还是先还银行贷款”。
“钢贸商倒了一批,倒是让剩下的公司业务好接了。”有钢贸商告诉本报记者他的新困扰,“问题是进货需要资金,而银行现在一听到钢贸就避之不及,正常的厂商银业务都没地方做了。”对这类钢贸商而言,“名单制”的分类管理是他们所期待的。
释放保证金 银行“让利”钢贸
尽管各地是否有必要像苏州一样出台类似分类管理制度还有待研究,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一些银行对经营情况尚可的钢贸商及钢贸市场加大帮扶支持力度的现象却已不断出现。
本报记者去年底获取的某股份制银行与钢贸市场之间的协商协议显示,银行已同意将相关贷款的利率上浮比例从过去的30%下调至10%,同时取消钢贸商的回存及其他费用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该银行还接受商谈释放保证金给企业还款或还息的相关事宜。
而在苏州,按照当地银监局要求的“分类处置、一市一策”原则,当地部分银行自去年下半年起就拿出“让利精神”,降低原有利率上浮比例和银票保证金比例。
不过,让利释放的现金并不一定流向钢贸商口袋。本报此前采访获悉,当地银行将与钢贸商会协商,设立或充实钢贸互助基金,此基金类似于给钢贸贷款买了份互助“保险”,也将反过来降低钢贸坏账对银行造成的风险。
相对于金融办、银监系统的制度建设,钢贸行业自身的“自我拯救”似乎先行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钢贸行业相关商会处获悉,据其不完全统计,在去年12月20日(银行贷款季度利息还款日),还息逾期企业已超过七成。而那些尚能维系资金运转的企业,也几乎都受到了互保联保链条的影响及民间三角债的拖累。
为了带领群体走出泥沼,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近日在一则内部纪要中发出建议:一是请求“金融、行业组织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现有钢贸企业、行业性担保公司进行分类管理”,二是请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释放相关部门的部分中小企业风险金。
分类管理 集中资源
所谓对行业的分类管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钢贸行业最后的断腕求生:让已经明显出现问题而运作无力的企业退出,从而将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资源集中,保下仍运转相对良好的企业。
对钢贸企业的分类管理在苏州等个别地区已有推行。具体做法是,由相关部门牵头进行全行业调研和风险排查,从而确立“名单制管理”模式,列出仍健康运转的企业继续支持,列出有经营风险但风险可控的企业限期整改,银行则在做好资产保全的前提下给予适当支持,列出有严重问题的企业进入“清理类”,将信贷资源等剥离。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银行之间可以步调一致地放款或收贷”,避免了之前因某个银行大量收贷导致企业资金链突然告急、其余贷款银行都被“套牢”的现象再度发生。某股份制银行一分行相关业务人士昨日向本报分析,但这样做的弊端是,那些被列入“清理类”的企业大量的不良会迅速爆发,并仍会顺着担保链条危及其他企业。
“在一组担保户完全还本付息之前,要解开担保链条,从银行制度体制上还走不通。”他说。
该人士也透露,去年年底时各地对钢贸业务量较大的银行实际已经采取了贷新还旧或是置换债务主体放款代偿的信贷救援方法,更为不动声色地解决了银行不良激增的隐患。
此外,也有业内观点认为,摆在分类管理前更为现实的考量是:怎样的机构能够来牵头做出分类?怎样分类才是公平的?
不过,相对银行“沉得住气”,每天面临着具体决策的钢贸商们的感受更为直观。
江苏无锡一钢贸市场老板此前告诉本报记者,各家银行态度的不统一,以及单家银行前后策略的阴晴不定,让他“不知道贷款到期了要不要配合还贷续贷,也不知道周转来的资金,应该先还民间借贷,还是先还银行贷款”。
“钢贸商倒了一批,倒是让剩下的公司业务好接了。”有钢贸商告诉本报记者他的新困扰,“问题是进货需要资金,而银行现在一听到钢贸就避之不及,正常的厂商银业务都没地方做了。”对这类钢贸商而言,“名单制”的分类管理是他们所期待的。
释放保证金 银行“让利”钢贸
尽管各地是否有必要像苏州一样出台类似分类管理制度还有待研究,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一些银行对经营情况尚可的钢贸商及钢贸市场加大帮扶支持力度的现象却已不断出现。
本报记者去年底获取的某股份制银行与钢贸市场之间的协商协议显示,银行已同意将相关贷款的利率上浮比例从过去的30%下调至10%,同时取消钢贸商的回存及其他费用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该银行还接受商谈释放保证金给企业还款或还息的相关事宜。
而在苏州,按照当地银监局要求的“分类处置、一市一策”原则,当地部分银行自去年下半年起就拿出“让利精神”,降低原有利率上浮比例和银票保证金比例。
不过,让利释放的现金并不一定流向钢贸商口袋。本报此前采访获悉,当地银行将与钢贸商会协商,设立或充实钢贸互助基金,此基金类似于给钢贸贷款买了份互助“保险”,也将反过来降低钢贸坏账对银行造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