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东启西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负重任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经济导报报道,在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新经济隆起带作为山东深化和完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要方面,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
据经济导报报道,在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新经济隆起带作为山东深化和完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要方面,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西部在全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富裕就没有全省的富裕。”25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于吉海表示,加快建设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对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深远。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承东启西,是山东经济文化建设的脊梁。
发挥政策叠加合力
让西部差距成潜力
如同全国的缩影,尽管在政策、资金上都极力倾斜,但西部地区一直是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西部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5市的面积、人口占全省的近1/3,但实现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5、1/6,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的1/13,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9.1个百分点。”据曾对西部做过专题调研的于吉海介绍,山东西部不仅经济总量小,而且产业层次低与结构雷同并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山东东部差距明显。
无论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考虑,还是着眼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山东都亟须把加快西部建设(行情股吧买卖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今,山东打造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已具备多种优势。如在资源方面,西部煤炭储量占全省的80%,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35.9%,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7.3%,且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基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孔孟文化享誉国内外。于吉海认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将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发展。在于吉海看来,政策叠加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刚刚公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让西部的聊城、菏泽可以借力国家扶持政策,发挥东向出海桥梁的作用,增强物流集疏功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鲁豫皖苏交界地区的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鲁西内陆开放实验区。
“既要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又要因地制宜,一市一策,突出差异化发展。”于吉海强调,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建设,需要国家政策的助力,也需要省内完善的配套政策。而省内政策的制定,要根据西部地区各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这样,政策叠加才会更好地发挥合力,促进西部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能持续、健康发展。
一体化促省会城市
经济圈破题
从“蓝黄”两区到西部,以省会城市济南为中心的鲁中片区又形成一个圈———省会城市经济圈。
这个由“1+6”个城市形成的经济圈,承东启西,地位重要,其实力强弱不仅关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而且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
但“济南实力还太小,辐射带动能力弱。”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学术办公室主任、社会所所长刘德军表示,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济南的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山东要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首先要壮大济南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刘德军说,山东要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可以借鉴辽宁等地的成熟模式,选取济淄、济泰、济莱、济德其中之一作为突破口,先行先试、集中培育,为实现整个区域的一体化积累经验。如,济南、莱芜产业互补性强、协同度高,两市相距不足百公里,可在交通、信息、旅游、环保、土地、水利、城建、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使其成为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济莱同城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带动整个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纽约、东京、武汉、成都、福州经济圈的发展模式,济南也可采取核心区引领模式进行突破。即以济南市区为中心,以70公里为半径所含的章丘、长清、济阳、商河、平阴,德州的齐河、禹城、临邑,泰安肥城,滨州邹平以及莱芜雪野等区域,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区,通过制定政策、集中投入、优化配置,实现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同城化发展,在此次基础上再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刘德军认为,这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和核心,但这种跨越行政区域的一体化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而产业配套或转移、人才流动等可以通过市场化配置。因此,省会城市经济圈构建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意识和观念,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加速推进。同时,加快户籍改革、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卫生保险体系,为一体化消除制度障碍。
“西部在全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富裕就没有全省的富裕。”25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于吉海表示,加快建设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对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深远。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承东启西,是山东经济文化建设的脊梁。
发挥政策叠加合力
让西部差距成潜力
如同全国的缩影,尽管在政策、资金上都极力倾斜,但西部地区一直是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西部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5市的面积、人口占全省的近1/3,但实现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5、1/6,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的1/13,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9.1个百分点。”据曾对西部做过专题调研的于吉海介绍,山东西部不仅经济总量小,而且产业层次低与结构雷同并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山东东部差距明显。
无论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考虑,还是着眼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山东都亟须把加快西部建设(行情股吧买卖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今,山东打造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已具备多种优势。如在资源方面,西部煤炭储量占全省的80%,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35.9%,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7.3%,且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基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孔孟文化享誉国内外。于吉海认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将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发展。在于吉海看来,政策叠加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刚刚公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让西部的聊城、菏泽可以借力国家扶持政策,发挥东向出海桥梁的作用,增强物流集疏功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鲁豫皖苏交界地区的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鲁西内陆开放实验区。
“既要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又要因地制宜,一市一策,突出差异化发展。”于吉海强调,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建设,需要国家政策的助力,也需要省内完善的配套政策。而省内政策的制定,要根据西部地区各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这样,政策叠加才会更好地发挥合力,促进西部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能持续、健康发展。
一体化促省会城市
经济圈破题
从“蓝黄”两区到西部,以省会城市济南为中心的鲁中片区又形成一个圈———省会城市经济圈。
这个由“1+6”个城市形成的经济圈,承东启西,地位重要,其实力强弱不仅关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而且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
但“济南实力还太小,辐射带动能力弱。”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学术办公室主任、社会所所长刘德军表示,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济南的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山东要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首先要壮大济南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刘德军说,山东要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可以借鉴辽宁等地的成熟模式,选取济淄、济泰、济莱、济德其中之一作为突破口,先行先试、集中培育,为实现整个区域的一体化积累经验。如,济南、莱芜产业互补性强、协同度高,两市相距不足百公里,可在交通、信息、旅游、环保、土地、水利、城建、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使其成为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济莱同城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带动整个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纽约、东京、武汉、成都、福州经济圈的发展模式,济南也可采取核心区引领模式进行突破。即以济南市区为中心,以70公里为半径所含的章丘、长清、济阳、商河、平阴,德州的齐河、禹城、临邑,泰安肥城,滨州邹平以及莱芜雪野等区域,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区,通过制定政策、集中投入、优化配置,实现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同城化发展,在此次基础上再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刘德军认为,这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和核心,但这种跨越行政区域的一体化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而产业配套或转移、人才流动等可以通过市场化配置。因此,省会城市经济圈构建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意识和观念,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加速推进。同时,加快户籍改革、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卫生保险体系,为一体化消除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