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推升大连向“智造”转型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连市,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凸显积极效应。近年来,大连市高度重视加大信息投入、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艺装备的智能改造升级,全市信息…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连市,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凸显积极效应。近年来,大连市高度重视加大信息投入、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艺装备的智能改造升级,全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企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
信息服务成“两化融合”推手
记者到大连采访时了解到,作为两化融合重要推手的信息服务业呈现出一个亮点,即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工业化。2011年全市软件出口高达3亿美元,是2002年的46倍。目前,大连共有1200多家软件公司,世界500强软件企业6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而作为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镇大连软件园正备受关注。
大连西南部,一片生机勃勃的城市远郊,数百名技术人员在进行着代码编写工作,林立的智能化办公和家居高楼为这座城市一角最引人注目的画面。连续三天的大雪,让大连这座现代化滨海城市银装素裹,分外清丽典雅。
过去10几年中,这里凭借地缘优势及人才优势曾为SAP、惠普、通用、IBM、日本横河电机等数百家公司提供软件外包服务,未来10年,这里正计划超越班加罗尔成为世界第一的软件外包城市,并为超越“中国制造”提供一个绝佳样板。
大连市政府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就是把软件园区交给了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去运营、建设,这是一个民营企业,政府不会参与园区的日常管理。就是政府起到一个辅助、协助、助推的作用,主角是企业民办。”
大连软件园股份公司的赵宏带着记者参观富有美感和创意的现代化园区,她指着一家叫简柏特的公司介绍说,当初进入大连时是以美国通用电气的名义,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通用电气在考察了北京、上海和大连等城市后,进行了非常周密的调研,最后得出结果应该把中心设立在大连。
“当时很多跨国公司希望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际上也就是在尝试现在我们所说的服务外包的商业模式。”赵宏说。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冬,是一位年轻的业内资深人士和管理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多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连市政府一直以来有一个坚定的认识和行为,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断壮大集成电路产业,使一些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和微电子装备在产品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提升了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谈到对软件产业自身的发展,杨冬说,“为IT服务和用IT服务,是我们对IT服务的新定义。这种服务在软件园已经成为新的承接点。”杨冬表示,IT服务最近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不断地创新,中国IT服务的发展从客户身上也能看到例证,比如制造业的管理,现在制造业的各个产业链的环节,都是通过服务外包进行着,从财务的共享中心一直到开展全球工业化的涉及,IT服务也不断通过企业的创新而创新。
信息化广泛渗透工业化
大连市经信委的数据也显示了大连发展软件和信息业对提升工业化水平的积极功能。近年来,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在数控机床、风电、核电设备以及太阳能产业等新能源领域,向产业链高端提升探索,重点发展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件值产品,使产业与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
据介绍,大连机床集团加快十余个系列300多个品种新产品研发生产,使主导产品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前20强。机床集团、光洋科技、大森数控、东信自动化等4家企业研制的五轴数控系统开始装备国产数控机床。
大连市市长助理刘岩对记者表示“按照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大连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大连市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工作。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积极的成绩。”
大连市经信委副主任唐忠德介绍说,多年来,大连通过实施“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涌现了一批信息化应用领先的示范企业,带动效应明显;通过企业信息化宽带商务平台建设和开展“数字企业”活动,重点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当中遇到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瓶颈难题,使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典型示范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通过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软件产业自主创新与传统企业应用对接交流,加强重点行业、区域及产业集群的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市两化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的大连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大连市重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覆盖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化,应用效益不断提高。已有超过90%的机械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超过90%的石化企业应用了采购、财务、销售等系统,ERP、SCM、CRM等信息系统在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应用也不断深化,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两化融合”积极效应凸显
大连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连通过“两化融合”取得了积极效应,提升了产业综合实力,促进了节能减排。
首先,信息化应用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使大连市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得到了全面升级。如:华锐重工、大柴、华录、美罗等企业通过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制造全周期的应用,实现高效生产,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突破了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道依茨大连柴油机不断开展信息化与工业装备、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的精益化生产效果显著。柴油机的生产能力由原日产160台提高到现在日产600台,过程质量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通过供应链的优化,降低了物流管理成本,仅储备资金一项年降低储备资金2023万元。最近3年间共开发变形产品130余种,仅去年一年就开发了79种,基本达到“零库存”,产销率连续几年达100%。
同时,信息化应用带动了产业链做大做强。如;船舶、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较长,通过“两化”融合,提高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连市围绕船舶行业制造,已形成了大连湾、长兴岛、旅顺口三大造船基地,周边聚集了众多的配套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化”融合可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的力度,推进船舶制造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规模化。
“大连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以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双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船舶产业链和互感器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应用。”大连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化推进处和软件处联手针对造船重工、中远船务等重点船舶制造企业以及产业配套企业的形象化建设需求,积极推荐大连市IT企业提供服务。最近,在普兰店互感器产业集群,与普兰店经信局联合举办“互感器企业信息化应用与软件企业对接交流会”,促成船舶重工、船舶工业工程公司、船舶重工集团装备制造公司、中远船务、大一互、北互等20多家骨干企业与大连市软件企业的项目合作。
推进“两化融合”还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华锐重工的能源管理和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已列入国家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东北特钢的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华锐重工的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后年节990吨标准煤以上,年经济效益400余万元,可在重机行业节能减排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东北特钢的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生产期内平均可实现1802万元/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可跟踪各工序生产性消耗,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力度,科学制定定额成本,降低生产性开支,每月可降低生产性成本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