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巴西专家建议中国从四方面应对未来挑战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人阿布德诺尔教授、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特谢拉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巴西专家建议中国从四方面应对未来挑战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人阿布德诺尔教授、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特谢拉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处理好社会矛盾,以及使外交更符合大国地位等将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中国未来发展须直面三大挑战
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从经济、社会和外交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在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结构转型刻不容缓。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投资为重点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这一转变能否成功实现,主要还取决于政治因素。“虽然中国高层领导已认识到这一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仍在推崇扩大投资。”
特谢拉认为,“中国推行的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金融危机在发达国家进一步恶化,对中国原有增长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国际危机的影响至少可以证明一点:中国面向出口的生产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世界的需求终归存在极限。中国必须将增长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由国内消费拉动型。
二是社会矛盾不容忽视。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内部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城镇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间的差距也在拉大,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此外,互联网发展也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定冲击。
三是缓解外界担忧。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在外交上需要面对两大挑战,首先是改善国家形象,其次是处理好中美关系,保持亚太局势稳定。她说,尽管中国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非洲和拉美部分国家,人们认为中国是来攫取资源的”。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中国经济提升并走向世界给各国带来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
从四方面着手化解发展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和刺激内需。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说,中国中产阶层正在迅速成长,但他们毕竟在总人口中仍占少数,同时还有为数更多的购买力低下的农村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当务之急。
阿布德诺尔建议,在鼓励民众消费方面,巴西的做法可供参考。中国应善于利用财政政策作为杠杆,鼓励大众消费,其中做法之一便是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消费贷款。巴西也处于中产阶层壮大期,为鼓励人们消费,金融机构在政府引导下推出了各种小型和微型消费贷款服务,鼓励人们买车买房。“但必须指出,放贷方面不能学美国,在美国获得贷款太过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向银行借钱置业。但无论如何,灵活运用贷款政策刺激消费不失是一个办法。”
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鼓励通过内需刺激经济,除了改变民众传统的消费习惯之外,还要让他们树立对金融体制的信心。民众的信心来自相关产业有力的法规和监管实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她认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的增长势头可能不如以往迅猛,“这就要求金融贷款政策正确评估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正确处理潜在风险”。
第二、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阿布德诺尔说“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中国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督”。美国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在上世纪7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法规,用软硬兼施的办法,鼓励环保、惩治污染,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第三、妥善用好国际化人才。在阿布德诺尔看来,中国人的国际化程度正日渐提高,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大量高素质人才在国外院校深造后带着新思维回国,他们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前进的主力军,主导各领域的创新。她说“在学术领域,我们看到中国同行正日渐成熟,很多新思考来自中国。”
第四、外交上既要保持延续性,又要有所微调。阿布德诺尔分析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大致将延续过去的思路,不会有太多变化。“在中国当前所处的地区和国际大背景下,外交政策的延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谈到中日关系,阿布德诺尔认为,“中日两个大国在经济上相互高度依存,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内经济发展,所以现在必须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尽管这种平衡可能十分脆弱”。
谈到中巴关系,她表示,中巴关系近年来发展迅猛,经贸交往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但也存在贸易和投资流向不平衡的问题。巴西是中国大宗商品的重要供应国,虽然贸易顺差在巴西这边,但巴西政府一直试图实现对华出口产品多样化。
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在拉美尤其在巴西不应复制在非洲处理关系的模式。”近来,巴西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针对中国产品启动了多项反倾销调查措施,这反映出巴西政府和私营领域对“中国制造”的抵抗。此外,在政治方面,对于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中国一直未明确表态,这令巴西感到有些失望。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人阿布德诺尔教授、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特谢拉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处理好社会矛盾,以及使外交更符合大国地位等将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中国未来发展须直面三大挑战
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从经济、社会和外交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在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结构转型刻不容缓。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投资为重点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这一转变能否成功实现,主要还取决于政治因素。“虽然中国高层领导已认识到这一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仍在推崇扩大投资。”
特谢拉认为,“中国推行的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金融危机在发达国家进一步恶化,对中国原有增长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国际危机的影响至少可以证明一点:中国面向出口的生产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世界的需求终归存在极限。中国必须将增长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由国内消费拉动型。
二是社会矛盾不容忽视。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内部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城镇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间的差距也在拉大,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此外,互联网发展也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定冲击。
三是缓解外界担忧。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在外交上需要面对两大挑战,首先是改善国家形象,其次是处理好中美关系,保持亚太局势稳定。她说,尽管中国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非洲和拉美部分国家,人们认为中国是来攫取资源的”。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中国经济提升并走向世界给各国带来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
从四方面着手化解发展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和刺激内需。阿布德诺尔和特谢拉说,中国中产阶层正在迅速成长,但他们毕竟在总人口中仍占少数,同时还有为数更多的购买力低下的农村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当务之急。
阿布德诺尔建议,在鼓励民众消费方面,巴西的做法可供参考。中国应善于利用财政政策作为杠杆,鼓励大众消费,其中做法之一便是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消费贷款。巴西也处于中产阶层壮大期,为鼓励人们消费,金融机构在政府引导下推出了各种小型和微型消费贷款服务,鼓励人们买车买房。“但必须指出,放贷方面不能学美国,在美国获得贷款太过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向银行借钱置业。但无论如何,灵活运用贷款政策刺激消费不失是一个办法。”
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鼓励通过内需刺激经济,除了改变民众传统的消费习惯之外,还要让他们树立对金融体制的信心。民众的信心来自相关产业有力的法规和监管实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她认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的增长势头可能不如以往迅猛,“这就要求金融贷款政策正确评估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正确处理潜在风险”。
第二、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阿布德诺尔说“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中国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督”。美国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在上世纪7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法规,用软硬兼施的办法,鼓励环保、惩治污染,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第三、妥善用好国际化人才。在阿布德诺尔看来,中国人的国际化程度正日渐提高,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大量高素质人才在国外院校深造后带着新思维回国,他们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前进的主力军,主导各领域的创新。她说“在学术领域,我们看到中国同行正日渐成熟,很多新思考来自中国。”
第四、外交上既要保持延续性,又要有所微调。阿布德诺尔分析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大致将延续过去的思路,不会有太多变化。“在中国当前所处的地区和国际大背景下,外交政策的延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谈到中日关系,阿布德诺尔认为,“中日两个大国在经济上相互高度依存,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内经济发展,所以现在必须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尽管这种平衡可能十分脆弱”。
谈到中巴关系,她表示,中巴关系近年来发展迅猛,经贸交往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但也存在贸易和投资流向不平衡的问题。巴西是中国大宗商品的重要供应国,虽然贸易顺差在巴西这边,但巴西政府一直试图实现对华出口产品多样化。
阿布德诺尔认为:“中国在拉美尤其在巴西不应复制在非洲处理关系的模式。”近来,巴西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针对中国产品启动了多项反倾销调查措施,这反映出巴西政府和私营领域对“中国制造”的抵抗。此外,在政治方面,对于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中国一直未明确表态,这令巴西感到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