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当前,国际经济调整压力、我国经济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减速问题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运行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外资外贸增长压力…
当前,国际经济调整压力、我国经济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减速问题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外资外贸增长压力较大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世界多数国家2012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减缓,对国际资金和国际市场空间的争夺异常激烈。国际上唱空中国的多种论调甚嚣尘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我国吸引外资面临多年罕见的严峻局面,1-10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17.4亿美元,同比下降3.5%。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对加工贸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1-11月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2.6%,低于外贸总体增速3.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拖累使总体出口增速由2010年的30%、2011年的20%大幅放缓至当前的7%左右。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欧美部分国家大选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尤其是美欧对我国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影响巨大,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冲击。
(二)多年积累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加剧,工业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2012年以来,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势头,许多企业反映现在的情况甚至比2008年时还要困难。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微增0.5%。同时,已经有大批企业出现亏损,201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达到54236家,亏损额达到36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67.1%。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一是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二是企业普遍难以消化不断上升的劳动力、融资、环境保护等成本压力;三是大多数行业都面临沉重的“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多数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阵痛期。
(三)民间借贷风险暴露,银行不良贷款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链十分紧张,民间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债权人为防债务人违约导致损失,不得不加紧催账,使本已举步维艰的债务人雪上加霜,经营难以为继,有的甚至躲债、逃债。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的担心,加大了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催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资金链压力。同时,出于对企业盈利前景不佳和自身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担心,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缺乏投资欲望,慎贷现象也较为普遍。虽然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23万亿元,同比多增9590亿元,但与经济和投资信心关系最为密切的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中长期贷款占比过低,新增中长期贷款仅占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的36.5%,2010年和2011年同期这一占比分别为81%和51%。截至2012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4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5亿,增长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四)稳房价和稳增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上升
当前,房地产调控陷入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的漩涡中,进退两难。从经济压力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和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与房地产市场运行高度相关。在经济大幅减速的情况下,“松绑楼市、拯救经济”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由于前几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明显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许多民众对房价高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怨声载道。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是2012年经济调整中困难最突出的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能力。但如果放松房地产调控,一旦房价大幅反弹将带来失信于民的政治压力,近几年的调控成果也将毁于一旦。既要稳经济,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最敏感、也最为棘手的难题。
(五)经济持续减速可能导致就业矛盾加剧
人保部今年8月份对20个省市的调查表明,尚未发现大规模农民工返乡现象,但受出口产业不振、企业订单量锐减和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浙江、江苏、河南等劳动力输出输入省份开始出现零星的农民工返乡现象。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建筑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说明这些行业发展受经济减速的影响更大。根据人保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近期公布的二季度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调查数据,劳动力的求人倍数较一季度小幅下降,由1.08下降为1.05,表明整体就业市场需求在减少。因此,下一阶段失业问题或将日益凸显并成为政府调控政策关注的重点。
(一)经济运行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外资外贸增长压力较大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世界多数国家2012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减缓,对国际资金和国际市场空间的争夺异常激烈。国际上唱空中国的多种论调甚嚣尘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我国吸引外资面临多年罕见的严峻局面,1-10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17.4亿美元,同比下降3.5%。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对加工贸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1-11月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2.6%,低于外贸总体增速3.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拖累使总体出口增速由2010年的30%、2011年的20%大幅放缓至当前的7%左右。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欧美部分国家大选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尤其是美欧对我国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影响巨大,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冲击。
(二)多年积累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加剧,工业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2012年以来,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势头,许多企业反映现在的情况甚至比2008年时还要困难。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微增0.5%。同时,已经有大批企业出现亏损,201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达到54236家,亏损额达到36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67.1%。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一是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二是企业普遍难以消化不断上升的劳动力、融资、环境保护等成本压力;三是大多数行业都面临沉重的“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多数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阵痛期。
(三)民间借贷风险暴露,银行不良贷款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链十分紧张,民间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债权人为防债务人违约导致损失,不得不加紧催账,使本已举步维艰的债务人雪上加霜,经营难以为继,有的甚至躲债、逃债。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的担心,加大了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催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资金链压力。同时,出于对企业盈利前景不佳和自身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担心,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缺乏投资欲望,慎贷现象也较为普遍。虽然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23万亿元,同比多增9590亿元,但与经济和投资信心关系最为密切的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中长期贷款占比过低,新增中长期贷款仅占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的36.5%,2010年和2011年同期这一占比分别为81%和51%。截至2012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4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5亿,增长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四)稳房价和稳增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上升
当前,房地产调控陷入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的漩涡中,进退两难。从经济压力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和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与房地产市场运行高度相关。在经济大幅减速的情况下,“松绑楼市、拯救经济”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由于前几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明显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许多民众对房价高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怨声载道。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是2012年经济调整中困难最突出的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能力。但如果放松房地产调控,一旦房价大幅反弹将带来失信于民的政治压力,近几年的调控成果也将毁于一旦。既要稳经济,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最敏感、也最为棘手的难题。
(五)经济持续减速可能导致就业矛盾加剧
人保部今年8月份对20个省市的调查表明,尚未发现大规模农民工返乡现象,但受出口产业不振、企业订单量锐减和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浙江、江苏、河南等劳动力输出输入省份开始出现零星的农民工返乡现象。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建筑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说明这些行业发展受经济减速的影响更大。根据人保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近期公布的二季度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调查数据,劳动力的求人倍数较一季度小幅下降,由1.08下降为1.05,表明整体就业市场需求在减少。因此,下一阶段失业问题或将日益凸显并成为政府调控政策关注的重点。
延伸阅读
- 上一篇:维持稳中偏松的宏观政策环境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