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城镇化成结构调整核心动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持续健康取代平稳较快调结构重心何在?已经延续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随着今年经济增速的下滑而进入了关键阶段:通过宏观政策的放松,而让所有行业同时爆发性增长的模式已成过去。2013年,调结…

“持续健康”取代“平稳较快”调结构重心何在?

已经延续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随着今年经济增速的下滑而进入了关键阶段:通过宏观政策的放松,而让所有行业同时爆发性增长的模式已成过去。2013年,调结构或成为整个经济工作的核心。

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州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而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在稍早以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的新闻通稿中,以往通常会提到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提法变成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说,“持续健康”代替“平稳较快”,意味着明年会把结构和效益问题放在比速度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城镇化: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

从应对金融危机开始,在中央一系列保持增长、调整结构的努力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0年,中国的最终消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7.3%,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4.8%,而到了今年前三季度,按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披露的数据,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5%,关于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50.5%。不仅中国经济已主要由内需驱动,而且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了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个。

到2013年,经济结构还将继续调整,调整的动力核心在于城镇化,而城镇化又将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在近期中央高层的讲话和对地方的调研中,城镇化确实已经成为频度较高的字眼。

高盛中国区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展望2013年,预计政策将优先考虑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和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具体而言,针对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将加大,以提供城镇化所需要的配套“硬件”,比如保障性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结构性改革(如户籍制度和医疗改革)为城镇化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持。

鲁政委也认为,明年可能还将推出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让在城镇获得稳定工作的人,在城镇落户。此外,还将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可能包括煤电价格联动改革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推进税制改革,主要是“营改增”、资源税、“房产税”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但哈继铭也表示,开展更深层次的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并触动既得利益时,需要建立更强有力的改革共识。

微观:实施产业调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还强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

这样的表态或许意味着,产业调整可能会成为2013年结构调整的重要微观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会突出包括作为经济基础的根基的制造业调整,调整的方向包括改造现有制造业和发展扶持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想把它丢掉是‘自废武功’的行为,作为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的国家,经济结构不可能像一些小国一样只有高端产业。”梅新育说。

在调整现有产业时,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对于产能结构实施了多轮调整,但产能越调越大,业内普遍对此感到困惑。

今年上半年,在钢铁行业价格下滑、钢铁企业利润大减的情况下,粗钢的日均产量却达到了历史高点,背后的原因就是被扩大的产能仍在集中释放。

然而,在一些“一刀切”调整产能的政策中,业界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即无论是钢铁还是光伏,中国庞大的产能所生产的产品往往又可以通过国内和出口渠道予以消化,那么产能是否真的过剩?调整的度又在哪里?

梅新育认为,中国对于两高一低的行业,特别是高污染行业的确需要控制,但对某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往可能会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存有一定量的产能过剩,只有产能过剩,才能有竞争压力来提高质量、服务,有一定的过剩,未必完全是坏事。

以光伏产业为例,虽然当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面临较大的困难,被外界看作产能过剩的典型,但梅新育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投资,中国的光伏产业是不可能应对国际上的传统竞争,如果与光伏类似的“产能过剩”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在发展上出现了浪费,但却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了后发制人的目标。

在结构改善中调整,明年中国的工业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哈继铭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投资集中在后期和新批准的基建项目开始施工,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明年将有所加快,这将推动相关行业的整体需求,如工业、工程机械、基础设施和原材料等行业。

期待消费再加码

在城镇化的整体框架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也是市场关心的问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201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并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已经释放了汽车和住房两大消费主力,但随即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又多次通过财政货币政策,以及限购等行政政策防范两大消费支柱过度冒进。

梅新育对记者表示,虽然接下来消费增长点里面,可能不太容易出现向像前十年的房地产、汽车那样的支柱,但可以出现一批增长极。

梅新育认为,新消费增长点可能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消费更新换代升级,比如汽车和房地产在更新和升级,以及家用设备的更新升级;二是服务消费,特别是生活服务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并进一步解决城镇新增人口的就业。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行报告:消费已成我国经济增长主引擎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 前瞻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