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振南珠产业 力解“珠乡无珠”之虞
来源:中国新闻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广西官方、学界和产业界正在致力谋求让南珠重新绽放光彩。过去很多年来,广西这个资源特色型产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急剧凸显,出现了空间与容量、产量与质量…
广西官方、学界和产业界正在致力谋求让南珠重新绽放光彩。过去很多年来,广西这个资源特色型产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急剧凸显,出现了空间与容量、产量与质量、产量与产值、产值与利润之间的严重两极分化,南珠产业随之进入了矛盾分化期,从辉煌步入低谷。
北部湾是中国唯一养殖海水珍珠的海域,出产的珍珠细腻凝重、光润晶莹驰名中外,自古就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誉。著名的历史典故“珠还合浦”即出自于此。
但是近年来,随着近岸海洋环境退化、超密度粗放型养殖、养殖海域急剧缩小,以及缺乏研发平台与技术人才等因素,广西南珠正面临着从辉煌跌入低谷的严峻考验。从官方到民间,“珠乡无珠”的担忧正在日益加剧。
刚刚结束对南珠主产地北海市进行调研的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黄小青,在一份调研报告中用两个数字说明了南珠发展的窘况:2010年北海市南珠产量517公斤,仅为历史顶峰期的7%。
黄小青描述说,由于高风险低回报,北海市家庭小规模经营的珍珠养殖场基本没有了。而北海铁山港规划上马石化等重化工业后,名闻遐迩的南珠传统核心产地营盘镇已“徒有虚名”,这里的珍珠养殖场已基本消失殆尽。未来重化工业的排污极有可能影响到合浦县“硕果仅存”的乌坭池珍珠养殖场。
他还警告说,广西南珠的另一个主产区——防城港市防城区珍珠湾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由于海域污染(主要是煤污染)等原因,珍珠数量和质量也在下降。目前,南珠养殖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临近省份广东的湛江地区。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记者在北海市采访时发现,当地主要旅游景点常有大批手挂珍珠的小贩出没,她们均声称自己所售的珍珠是正宗南珠,每串售价仅十数元至数十元人民币不等。但是据知情人士指出,这些售价低廉的珍珠多由贝壳粉制成,品质低劣,严重影响了南珠的形象。
近些年来,学术界、媒体、企业界以及地方政府都在呼吁并探索“重振南珠”的路径。广西水产畜牧局局长梁宇祥近日对外界披露,目前,重振南珠产业已被提上官方议事日程,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郭声琨不久前作出批示:南珠是广西的名片,是海洋生态良好的标志,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
在本月19日举行的广西南珠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梁宇祥指出,要重振南珠产业,必须妥善处理临海工业、港口建设与海洋渔业发展的关系,同时要加大南珠养殖海域环境保护力度,对影响南珠产业发展的项目,一定要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此外,还要加大对南珠产业支持力度,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保护好南珠品牌的核心价值。
加快实现南珠产业转型升级,占据珍珠产业链的中高端是广西南珠产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今年6底7月初,美国佛蒙特大学环境和自然资源学院教授萨利姆·阿里曾与中方科研人员联合对北海珍珠产业进行调查,他建议,加强广西北部湾珍珠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促进珍珠产品多样化及多元化发展,重视珍珠养殖场的区外和海外“扩张”,吸引珍珠及珍珠原材料送到广西加工。
“南珠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品牌,保护好、发展好南珠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北海市市长周家斌表示,北海市政府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文化创意等各环节上加大南珠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到2015年,全市珍珠产量要达到4.5吨,南珠产值达60亿元人民币;2020年,珍珠产量达到10吨,南珠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周家斌说,北海市目前已经规划了约7万亩海域作为永久性珍珠养殖基地,政府还将通过修复南珠历史遗址,建设白龙南珠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建设珍珠养殖体验基地等项目,将南珠产业链延伸至旅游业。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前三季度海南GDP增长8.4%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