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为何那么难?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尽管知道来参加这样的会议获益有限,但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晓平还是来了。来听一听也没有坏处。他说。和其他400余位企业界人士一样,吴晓平9月中旬参加了由工信部、广东省政府举办…
尽管知道来参加这样的会议获益有限,但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晓平还是来了。“来听一听也没有坏处。”他说。
和其他400余位企业界人士一样,吴晓平9月中旬参加了由工信部、广东省政府举办的“打造广东优质制造活动”。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吴晓平说,“广东制造”发展了三十年之后,眼下,产品的利润正在被市场一刀一刀地不断削减,每况愈下。因为中国很多品牌在世界上难以得到认可,致命的是,甚至在中国亦是如此。
唤醒品牌意识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经济总体波动和市场爆破机制,加快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广东优质制造商群体,对于提升广东制造的质量和品牌荣誉度,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书记赖天生在上述活动上如此说。
今年1至6月,广东全省工业经济在历史低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刚刚超过一万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全国平均低了3.5个百分点。
广州一家照明公司的董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直以来公司强调的都是做加工市场,而对于做品牌,总是觉得遥不可及,而且没有必要。
在他看来,广东之所以举行这样的活动,意图是唤起这些加工企业培养一直被他们忽视的品牌意识。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说,根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并使中国首次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中国并不是工业强国,在质量品牌方面不理想,以低技术含量为主要特征。”
周子学解释说,从中国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一方面外需下滑、内需疲软、产能过剩、部分积压;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成千万的游客到欧美采购高达数百亿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不少消费者心中,中国产品品牌赶不上国外同类型产品。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康突然向在座的400余位企业经营者们提问。回答他的是一片沉寂。谢康说:“在中国做品牌的厂商和企业,赚钱的能力往往还比不上做代工的……这个跟全世界是反过来的。”
优质和诚信
中国的加工企业正在为其素来对品牌的轻视而付出代价。吴晓平说,由于没有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加工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利润薄得可怜。而且由于产业链的断裂而受制于国外市场,以至于价格常常出现波动。
在吴晓平的印象中,能够得到世界承认的中国品牌可谓屈指可数。“华为做得还不错。”他掰着手指说,“中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太少了。”
总结西方工业强国的经验之后,周子学称,大量培育优质企业,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年来日益意识到做品牌的重要性。周子学举例说,2010年广东开展的绿色家电制造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安排了9000多万元,支持了63个家电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项目,帮助家电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
不过,在广东一家知名企业的经理看来,如何做好品牌,除了质量要得到保证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资源的支持。“政府应当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竞争力的企业身上”。
依旧低迷的宏观经济,使得在座的企业家们惴惴不安。“韩国的企业也是全球化的运作,他们做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一位企业家这样反问本报记者。
“广东的优质制造商也有无奈的时候,虽然我们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但是我们的价值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认同呢?”环球市场集团总经理胡伟权说,优质和诚信对企业来说才是最关键的。
此外,胡伟权认为,广东也有不少优质的制造企业,但是缺乏中介服务机构的推广。
工信部科技司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产业的转型升级,质量、品牌是其中之一,主体在企业,还要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和全社会的参与,光靠政府的推动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