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12地方投资热潮:稳增长地方投资如何接棒
来源:新华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长沙,195个建设项目,累计投资额8300亿元:武汉,82个交通项目,累计投资超2300亿元……中央叩响稳增长的发令枪后,7月以来,地方政府纷纷推出重大项目,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投资计划广…
长沙,195个建设项目,累计投资额8300亿元:武汉,82个交通项目,累计投资超2300亿元……中央叩响稳增长的“发令枪”后,7月以来,地方政府纷纷推出重大项目,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投资计划广受关注。
随着中央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启动,新一轮地方投资热潮将如何“接棒”,激活民间资本“一池春水”,确保“增长率”更提升“增长效率”?
“投资发力”不要“投资依赖”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三年来首次跌破8%,中央把“稳增长”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各地密集出台稳增长、拉动投资的计划,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当前的地方投资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是投资多向基础设施、民生、西部地区等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以基建投资为例,7月底,铁道部调整年初的铁路基建投资计划,将数额从4160亿元增加到4700亿元。
投资计划中不乏大手笔。除长沙、武汉外,近期公布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收集各地上报项目2382个,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
二是新兴产业投资表现出强劲势头。按照“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一轮地方的大量投资,鼓励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
投资发力对经济趋稳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43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增速与1-6月份持平。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将进一步凸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地方政府推出的投资计划很多是“十二五”已经规划好的项目,有的是集中推出而已。在稳增长的形势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至关重要。
“对经济放缓的”中国式焦虑“,集中表现在面对转型”阵痛“时,难以摆脱长期形成的投资依赖。”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表示,当东部沿海地区进入“降速调整”阶段时,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发展,为整个实体经济提供“稳定器”。但要提高投资规划的科学性,找准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切莫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老路。
民间资本要激活更要“有利可图”
面对近期地方政府投资发力的系列“组合拳”,市场抱以积极关注的同时,也存在疑虑。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受限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项目资金如何落实?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指出,不断激发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是解决这一轮地方投资资金难题的有效举措。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间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2%,增长速度高于国有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而近期一些地方在拉动投资的过程中,民间资本的“接棒”引人关注。
宁波,7月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26条政策措施,“最高可获40%返税优惠”的减税新政“助力”小微企业;温州加快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医院的措施;广东宣布推出44项面向民间投资招标的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353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政府已推出”新36条“细则,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物流等领域将陆续对民间资本开放。激活民间资本这”一池春水“,要注重制度完善,创造环境引导民资进入。”
“要让民资放心投资,就需要尊重、保护民资的产权。”祝宝良认为,要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确保民资“有利可图”,要创新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模式。
上海民营经济比重较大的奉贤区,开始探索通过管理流程再造和行政效能提升,降低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和生存发展的成本。对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代办制”服务,让企业腾出精力和时间创新转型、做大做强。
要“增长率”更要“增长效率”
只要工业化尤其是城镇化在我国还没有“完工”,投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的问题是:最需要“稳”哪些投资?
今年上半年,华东地区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产业用电结构实现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及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持续回落,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6.5%。
“这一轮地方投资规模大,不仅要警惕低效益的盲目投资,还要提高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加强监督,保证债务规模可控。”白景明指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投资仍然以“铁公基”为主,难以对中长期的增长和转型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从中长期看,投资要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才能形成内在的增长动力。
“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要由2.75%上升至5%是有条件的,预计可带动4万亿元的投资。”迟福林认为,与一些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消费与投资失衡的情况仍较严重。各地应培养和拓展新的内需空间,为提振消费注入新活力。
如何将关注重点从追求“增长率”转变为“增长效率”?专家指出,地方投资要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的改造提升,加快产业升级;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如加大对保障房建设、旧区棚户区改造、公益性项目等领域的投资,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对服务业方面的投资,实现投资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不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