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调低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8%
来源:南方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7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为3.5%和3.9%,其中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速为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降为5.6%。值得…
回顾今年2月6日,IMF在《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即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8.2%,并预计“中国面临着来自欧洲的实实在在的巨大风险”,除非中国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全球经济下行拖慢中国GDP增速
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将2012年全球经济预测增长率由3.6%调低至3.5%,警告增长前景取决于迅速的政策行动。
“相比这些对基线预测的修订,下行风险的增加更令人担忧,”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全球复苏仍在继续,但势头很弱,它略为弱于我们在4月份的预测。”
IMF的警告凸显了世界经济所处的危险状态,世界经济受到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以及欧元区动荡的打击。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也传来了更多坏消息:该国6月零售额比5月下降了0.5%。这是美国零售额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进一步证明美国增长已陷入停滞。
“现在欧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美国也是缓慢复苏,失业率时好时坏,基本还是处于经济复苏的初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判断,IMF年初做这个预判的时候可能对美国还抱有很大希望,近期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好。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调和全球经济下滑是有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教授涂永红分析,我们前两年的出口,受欧洲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对它们的出口是下降的,都是通过对非洲和新型市场主体的出口来弥补的。
但是中国会不会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业内人士态度审慎。
“中央多次表态,要稳增长。那么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就成为重要看点。”林江估计中央部门和部门之间对扩大投资会有不同看法。比如减息会不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牵引,让房价反弹?发改委要保投资和增长,都要靠项目拉动,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地方债务恶化?出台这些政策中央都是比较谨慎的。
“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对中国是一个两难选择。”涂永红也有相似的看法。
欧洲央行启动量化宽松难预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3%,明年仅能实现0.7%的微弱增长。意大利和西班牙今明两年经济都将陷于衰退泥潭,而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速低迷。
IMF在报告中建议欧盟领导人应及时执行欧盟峰会宣布的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和财政联盟。并指出,欧元区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余地。
IMF表示,“在弱得多的近期环境将抑制价格压力之际,货币政策也需要做出有效的反应,包括更多的非常规措施”。
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主管何塞·比尼亚尔斯呼吁欧元区立即采取行动,增强主权与政府资产负债表。他表示:“货币政策已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但政治领导人需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以取得进展。”
那么欧洲央行会不会重启新一轮的量化宽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从一个理想的状态来说,欧洲央行应该重启量化宽松。但是现在情况复杂,欧洲国家银行体系通过IMF或国际组织的融资得到一些流动性,只是并没有把这种预期流动性发到市场上形成活力。只是左手到右手,根本没有到实体经济。有些人担心流动性发放出去没有办法确保资金得到好的使用,做更多流动性无非最后会形成流动性陷阱,欧洲经济复苏有可能遥遥无期。业界对欧洲经济信心不足。
林江还提出了他的担忧:如果流动性创造了,反而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没有好的经济效应,等于把钱扔进黑洞打水漂了。所以欧洲央行对宽松政策也是很谨慎。欧洲各国目前重心还是要稳定财政纪律。
新兴经济体亦承担下行风险
欧美经济的不振曾在国际社会上让新兴市场无形中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但是此番IMF发布的报告中,也把今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预期降为5.6%,2013年为5.9%。IMF提醒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尚未逃脱感染效应,而且还在应付其自身具有的脆弱性,政策制定者应继续做好准备,以应对贸易下滑和资本流动高度波动。
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有分析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主要与外部因素有关。2011年中期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慢部分是为应对经济中的过热迹象而采取的紧缩政策。但之后政策开始放松,这应该会在2012年下半年产生影响。
“目前来看,不管外界对IMF的预测怎么解读,我都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还是一个强动力。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林江解释道,毕竟从经济循环规律来看,西方不亮东方亮。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教授涂永红却有不同看法。她认为,新兴经济体拉动全球经济的说法夸张了,它们没有这个力量。新兴经济体要想真正带动全球发展,是要有条件的。比如说,技术上有制高点;要有新的投资领域;或则它们的收入增长,产生拉动消费效力。但是绝大多数新型市场的国家在这三个方面是不成熟或者不稳定的。说它们拯救欧洲危机和重振全球秩序是言过其实了。
延伸阅读
- 上一篇:经济透视:外资仍然青睐中国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