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简评:货币政策宽松难改经济增长前景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上周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货币供应增长继续回升,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更是超预期地达到9198亿元。与此同时,下周央行逆回购将有2000亿资金到期,市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将再…
上周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货币供应增长继续回升,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更是超预期地达到9198亿元。与此同时,下周央行逆回购将有2000亿资金到期,市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下调。
自从央行6月开启逆回购以来,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预期一直较强,即使是央行在7月初出乎意料地下调基准利率,也未能改变市场的这一预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是缓解资金压力的根本性措施。
不过,从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其实并缺乏资金,缺乏的仍然是对经济增长前景的良好预期,缺的是信贷投放的具体方向。
到6月末,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达到92.5万亿,同比增长13.6%,这一增速是去年3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货币供应的规模也远超过实体经济规模总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GDP为227098亿元,同比增长7.8%。M2与GDP的比值达到4.07,是200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出于高位。M2与GDP的比值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是经济金融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相对单一性,以及M2指标范围相对较窄,这一水平无法体现出经济的金融化水平。它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我国货币对经济推动力在不断弱化。
6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整个上半年新增贷款已经达到4.86万亿,已经超过2010年和2011年,仅次于2009年救市之年的新增贷款规模水平。即使考虑社会融资规模,上半年也达到7.78万亿,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一面是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一面是经济增长的回落,也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已经难以有效发挥稳增长的作用。这从信贷结构也能得到启示,6月新增信贷较5月增加1266亿元,但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反而较5月份进一步下滑,表明市场对经济前景依然预期较差。
实体经济的运行需要资金支持,但也需要具备吸引资金流入的条件。货币政策的宽松可以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和资金价格的问题,但无法充分解决资金风险问题,而资金风险问题正是实体经济自身增长以及预期好坏的体现。说到底,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其实是维护价格稳定,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这是货币政策的本源所在。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普遍的货币宽松,其实已经证明了货币政策难以根本性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经历上一轮货币宽松之后,市场也对货币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使得货币宽松的推动力进一步弱化。解决实体经济的预期,或者说解决资金风险问题,更多在于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于如何激发市场的创新和动力,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政策问题,绝不是单一的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的宽松,或者将稳增长的主要任务放在货币政策,很可能重回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