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何志成:经济高增长的长周期与调整的短周期将结束纠结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同时再松货币政策,效果会大不同7月5日晚间7点,中国央行抢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议息会议之前,率先宣布再次降息,而且是不对称降息——此次降息距离前一次降息只有不到…

1,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同时再松货币政策,效果会大不同

7月5日晚间7点,中国央行抢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议息会议之前,率先宣布再次降息,而且是不对称降息——此次降息距离前一次降息只有不到一个月。市场对这样的降息举措,再次以负面评价告结束——股市暴跌。

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时间点与预期完全符合不同的是,中国央行此次降息极具突然性,此点,从中国股市周四下午表现即可看出来。观察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同时降息后的市场(股市和汇市)表现,很有意思。欧洲股市连续两天下跌,有些国家的股市可以用暴跌来形容,欧元则暴跌了近500点,直至本周一才企稳;中国股市虽然在周五实现“大逆转”——低开高走,基本收复了周四的大阴线,但本周一再度暴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出现较大幅度震荡。

市场的相同表现似乎想证明,中国经济与欧元区经济一样疲软,但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中国经济虽然也会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但同时将反过来影响国际经济大环境,必须看到,中国受外力影响的程度是可控的,中国经济仍然维持在强周期内,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处于底部,人民币未来走势也会与欧元持续下跌前景完全不同。

中国经济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向下调整,几乎所有的经济数据都持续下行,很多人非常担心,按照这个趋势,今年二季度GDP肯定破8,甚至见到7.5%,三季度中都是某个月甚至会见到7%。尤其是中国企业普遍的产能过剩和高库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企业产品售价——什么都卖不出价,从全国看,国有企业利润率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在今年二季度出现断崖式下跌,银行业也在二季度出现坏账率上升迹象。同时,做空中国的声音又一次在海内外响起,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一律被封杀。

但我一直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低迷走势,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同。欧元区经济主要受到欧债危机影响,而欧债危机之所以爆发,本质是欧元区非常多的国家出现劳动力价值高估,这种历史性的高估一旦被市场发现,欧元长达十年的大牛市就将逆转,实体经济也会陷入长周期衰退,这种历史性的趋势逆转,单靠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紧缩财政都是很难凑效的,事实会证明,欧盟国家近期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只能短暂地止住欧元暴跌,但持续性的下跌趋势是很难逆转的。而中国则大不同。

2,中国经济的大周期仍然会维持稳步上行

中国的情况则大不同,中国仍属于劳动力价值高速上升的国家,而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包括商业化“补课优势”也具有包括很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没有的比较优势,这个历史性的大机遇是得天独厚的,是长周期的。我们说,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因为此。城市化趋势,导致中国经济呈现长期向上的大周期,这个大周期至少还要延续二十年。

那么,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困难是怎么造成的呢?首先,大周期也会有波动,也需要适度地调整,中间会穿插小周期。中国的确存在巨大的城市化空间,但城市化和工业化也不能走得太快,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劳动者收入也不能提高太快,太快了,其他基本面因素不配合,就会出现失衡,包括人民币升值预期太强,外汇储备增加太多,资产泡沫过大,房地产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等。此时,就需要进行调整。

大周期的调整期,就会出现经济的小周期,小周期的经济增速会放缓,但小周期不能改变大周期,更不能以为未来中国经济一定会下行,甚至用严厉的政策对冲经济的高增长。

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持续的下行,甚至在近几个月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既有小周期的自然作用,更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过紧所致。政策面过紧,持续时间太长,直至全面地抑制了终端需求,导致前期与高增长预期相配置的大量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导致很多产业出现难以消化的高库存。

中国经济在下行,但不等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周期,此时做空中国,不仅是无稽之谈,而且证明小周期将结束,此时做空中国是与经济规律相对抗,是一定要被击溃的。我在最近连续发表文章强调,保增长,要旗帜鲜明,要坚决地回击国内外做空中国的各种势力,同时,要采取措施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维护股市稳定,维护市场稳定。事实已经证明,做空中国的对冲基金,除了做空中国的上市公司,做空中国股市,做空中国的房地产,就是做空人民币,做空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

我注意到,进入6月以后,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震荡下行态势,非常多的企业开始留存美元,市场美元头寸吃紧,这种现象有积极的一面,它改变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其不好的一面:人民币汇率走低,与市场信心极度低迷,股市暴跌等将产生共振效应,会使非常多的企业家对未来的经济和企业发展前景不再抱希望,我注意到,现在不少企业家移民海外,股市则在2300点以下出现恐慌性抛盘,甚至跌破2200点。这种时候,人民币汇率预期转为看跌,不是好迹象。看一看欧元汇率就明白,汇率升值趋势逆转说明经济不健康。

很多人承认,欧元区经济单靠货币政策宽松是不可能一下子走出债务危机的,但它们对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转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视而不见,甚至认为,再大的刺激也没有用,甚至会出现:高通胀被刺激起来了,房价被刺激起来了,实体经济却依然照旧低迷的悲观预期。其中一个论据就是,五月份中国开始强调稳增长,六月份果断地降低存贷款利率,但经济仍然处于下滑趋势,倒是房地产出现了小阳春。

3,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不是简单地微调,而是调整小周期的开始

必须承认,6月第一次降息之后,市场反应不是很积极,甚至很纠结,很多经济学家不相信中国央行还会降息,不相信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真的会转向保增长。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悲观的预期,中国央行此次才突然降息,它用突然的举动告诉市场,告诉企业家群体,未来中国经济不仅需要将“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甚至需要将稳增长明确地转变为“保增长”。

既然要保增长,就要有更多的组合拳,要有更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从全球经济看,未来投入保增长战斗的大国央行将越来越多,已经开始保增长的央行也会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QE)等。当然,有的国家见效快,有的国家见效慢。但走向宽松是一定的。不要以为利率已经很低,没有多少降息空间。我注意到,丹麦央行已经将存款利率降之—0.25%、这预示着,未来欧洲央行还有两次以上降息空间,同时也告诉我们,中国央行未来也会降息。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从20%向下调整,每一次50个基点,甚至可以调整十次左右。

必须明确,本次中国央行突然降息已经不属于微调货币政策,而是“调整”货币政策,既然是调整,就需要连续动作。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整时点往往不是在趋势的末尾,惯性还会起作用,一两次不会见效。因此,上周的降息不会是调整小周期的尾声。

如果说,中国央行初次降息是为了抑制经济下行,那么本次降息,则是为了刺激经济上行,随后的一系列宽松措施将帮助中国经济稳健地回到长期上行的大趋势中。

问题是,当货币政策转向略微宽松时,会不会对高通胀和高房价起到“招魂”作用呢?这是很多人最担心的。笔者认为,从当前国际大环境看,高通胀压力在降低,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会追随风险货币的历史性回调而出现调整走势,对中国经济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会得到一段时间的缓解,这恰恰为我们的一系列价格改革提供了空间,同时也为宽松政策提供了空间。同时,中国经济重新回到高增长周期之前,物价上涨幅度是可控的,尤其是农产品价格。我最近考察了几个省份的粮食生长情况,夏粮丰收,秋粮也长势很好,预计农产品短期上涨压力不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以物价涨跌作为决定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的唯一判断依据,必须看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周期中,城市化商业化都会推动资产价格上行,而伴随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也会稳步提高,这种积极的增长一定会伴随轻微的通胀和资产泡沫。问题是,我们怎样看待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我认为,还是要承认经济规律,承认在高增长周期必然出现一定幅度的通胀率和资产泡沫,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正面意义的,相反,一味地去泡沫化,反而有损经济基本面。

必须认识到,中国央行此次意外地降息,而且采取了非对称降息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实体经济减负,更说明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已经从“抗通胀”转向了“保增长”,而保增长的政策组合拳一旦启动,将使中国经济很快走出小周期,回到高增长的长周期大趋势中去。在这个大周期中,我们必须适度地容忍通胀率和资产泡沫。当然,适度是很重要的,比方说,不要指望政策面再度超宽松,更不要指望房价暴涨。但所谓不要过于悲观,包括了对宏观经济,也包括对股票市场。甚至包括房地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在2200点已经见底,房地产市场年内不会出现更大幅度下跌(除非硬推房产税),人民币汇率也会维持相对稳定。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国二季度GDP可能破8% 经济处“U”型底部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何志成 经济 高增长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