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十二五”末养老金或达5万亿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3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将达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体制改…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3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将达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将基本完成、投资运营框架初步成型。
投资运营可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证券报:“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达到多大规模?
郑秉文:根据最新发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亿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3.07亿人;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5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按照“十一五”期间财政补贴的规模推算,“十二五”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规模至少应该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左右,大致在4万至5万亿元之间。如果中央的补贴力度再大一点,这一数字可能逼近6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我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适合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和渠道?
郑秉文:5万亿元的养老金规模是非常大的,这对我国现行的投资运营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压力。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和投资运营体制的改革肯定已经完成,至少届时不用再担心养老金投资运营收益率跑不赢CPI了。
《纲要》最大的亮点是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将间接受益。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且《纲要》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以预见接下来养老金的规模将成倍增加。
养老金规模越大,投资机制改革的压力也越大。人社部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养老金投资国债的比例非常低,未来养老金投资运营体制的改革必须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按照国际成功经验,养老金投资的资产配置应是国外和国内相结合,包括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股权投资、实体经济中的产业投资等。这些对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体制改革都是很好的启示。
养老金测算参数有待完善
中国证券报:对于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具体数额,各方说法不一。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郑秉文:目前各方对养老金缺口问题说法不一,是因为相关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不一样。从统筹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在资金和财务上的确有巨大的隐性债务,这部分债务的测算方法与英美等国是一样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加剧等,这部分隐性债务将越来越大。
我国养老金缺口还有特殊性。个人账户部分有好几个部分,其中最大一部分是空账额。目前记账额为2.5万亿元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3000亿元左右。目前,个人账户是否做实完全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非常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体制。
至于当期的养老金收入和支出部分即当期支付能力,我国的状况是非常好的。目前每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收入大于总体支出,支付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总收入的结构存在一些隐患。例如,总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来自财政补贴,去年当期收支余额3000多亿元,财政补贴就达到2000多亿元。
总而言之,养老金制度存在诸多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工资待遇增长机制应该是内生的,应使其与某一个指数挂钩,包括CPI或GDP增长率等。相关测算参数的设置也需要调整和完善,包括当前正在讨论的延长退休年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