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禁与自有资金混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以来,中担、华鼎、创富等融资性担保机构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事件,因牵涉多家银行和企业受到广泛关注,亦凸显担保业在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所积聚的风险。这些事件主要由于担保机构在账外…
今年以来,中担、华鼎、创富等融资性担保机构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事件,因牵涉多家银行和企业受到广泛关注,亦凸显担保业在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所积聚的风险。
“这些事件主要由于担保机构在账外挪用客户保证金或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息放贷和高风险投资。对此联席会议及时指导,协调处置化解风险,目前相关省市人民政府正在积极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6月26日表示。
他未透露相关案情的具体进展,但表示联席会议近期起草并出台了《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明确客户保证金并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自有资金,而是担保客户提供的一种反担保措施,因此不能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自有资金混同使用,只能用于合同约定的违约代偿。”该负责人称。
融资性担保业务“异化”
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同比增长39.3%;全行业资产总额9311亿元,同比增长57.2%;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63.8%。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融资性担保16547亿元。
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和资产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风险和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近期一些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上述负责人表示。
他指出,部分地区批设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整个行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担保放大倍数难以提高,不利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融资性担保机构难以靠担保业务实现盈利,业务偏向“异化”,违规经营增多。
“部分机构热衷于担保业务之外的高风险、高收益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挪用或占用客户保证金和客户贷款风险;二是资本金不实的风险,股东直接或变相抽走资本金或融资性担保机构违规运用资本金,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三是实际控制人和关联交易风险;四是以委托贷款等方式掩盖代偿风险。”该负责人称。
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升级客户保证金禁与自有资金混用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现象。“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和业务的快速增长相比,监管资源不足且专职人员少,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监管能力不强,监管有效性亟待增强。”他表示。
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缺失
实际上,2011年以来联席会议已通过整顿规范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并进一步完善以《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行业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提高。截至2011年末,融资性担保代偿率0.5%,损失率0.02%,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0.8%,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近期,联席会议还出台了上述规范保证金管理的通知。“近期发生多起风险事件,因此出台了这个通知,提出专户管理、信息报送、强化监管、违规不得享受扶持等一系列规范管理要求。”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过,由于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按业务性质分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而后者没有纳入监管体系,因此上述通知对其仍然鞭长莫及。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登记的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约1.38万户,远多于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些非融资性担保机构中除少数专业从事如工程履约担保、投标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业务外,其余大部分打着“担保”旗号主要从事民间借贷等活动,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较大,给融资性担保行业带来了声誉风险的同时,也形成不良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