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确保房产调控政策落实
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如何服务于守护耕地农田、促进集约用地、保障民生用地需求,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高…
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如何服务于守护耕地农田、促进集约用地、保障民生用地需求,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高向军24日就此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东部沿海人多地少最突出
记者:全国土地日对土地督察机构意味什么?
高向军: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而我国则需负担8人。
用不到全球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要看到,我国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类基础设施、民生、工业、城市建设还需要占用土地,耕地还在以每年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而人口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人地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国家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护18亿亩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区域内的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人多地少矛盾更为突出,人均耕地分别为0.01公顷、0.038公顷和0.036公顷,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一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贫乏,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已经枯竭,不具备占补平衡条件。福建和浙江虽然能暂时落实占补平衡,但补充耕地质量和数量都存在着问题。这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一个缩影。
确保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
记者: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大规模违法用地问题相对较少,是否意味着土地督察压力有所减轻?
高向军:两省一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地区之一,经济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稳中求进、加快转型升级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引导和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战略,并将“浙商回归”作为“头号工程”。上海市提出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提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明显高于全国平水平。在此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保护耕地任务艰巨。
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沿海发达地区通过这些年发展,社会各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土地权利意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等较强,违法违规用地多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大规模违法占地行为相对较少。但上海、浙江和福建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传统落后产业正在调整和淘汰,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腾出土地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在此过程中,用地压力并没有丝毫减轻,土地督察机构在推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土地工具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上大有可为。
要强调的是,东部沿海城市是房地产调控的重中之重,确保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打折扣落实,确保地方人民政府保障性住房用地不打折扣落地,是一项丝毫不能放松的任务。在今年的审核督察中,我们对二省一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情况很关注,2011年,地方各地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上海、浙江和福建分别完成了供应任务总量的116%、104.2%和131%。
推动土地要素参与“退二进三”
记者:长三角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领头羊之一,土地要素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高向军:土地作为最基本生产要素,要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目前,一些开发区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对新进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一些开发区限定产业,如绍兴市停止向一般传统性产业项目新增供地;一些开发区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利用土地发展科研设计类产业、现代服务业等2.5产业;一些开发区大力推进“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工作,如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3年时间,收购占地面积大、产出低、污染重的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和电子电声等传统产业,用地2400亩建立一个创意文化园、一个软件园和两个科技产业园等4个特色园区,投资强度达每公顷3225万元,相对传统产业平均提高50%以上。
这些做法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解决了部分企业无地可用的问题,还避免了建设新占耕地。鼓励各开类开发区各企业内涵挖潜、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就是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对于这些好的做法,我们按照徐绍史总督察的要求和部署,积极进行调研总结,形成政策性建议,争取利用长三角在中国经济雁阵中的优势,在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做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