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新广东在“大突围”中崭露头角

来源:新华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07年至2011年,必定是广东发展史上可以大写特写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广东创造了一组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数据:——工业总产值一年增加1万亿元,突破10万亿元大关;——GDP从3万…

2007年至2011年,必定是广东发展史上可以大写特写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广东创造了一组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数据:

——工业总产值一年增加1万亿元,突破10万亿元大关;

——GDP从3万亿元跨上5万亿元,年均增长10.6%;

——人均GDP从四千美元飙升至七千美元,媲美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在这五年里,尽管遭遇百年一遇的冰灾和国际金融危机大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历雪尤清、经霜更艳,牢牢站上了中等收入水平台阶。

在对自身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作出全新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广东毅然告别造就昔日辉煌的老路,推出一系列战略性新举措,展开人类历史上一场发展的大抉择、“大突围”。由此,广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进程的内涵,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讲就是,牢牢把握六个“着力点”——解放思想、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改革、民生幸福、民主法治、体制机制建设。

“陷阱”前的历史抉择

立夏的珠江白鹅潭边,红棉初谢,绿叶重妆。这里曾是广州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随着巨无霸企业广钢的“出走”粤西,巨变悄然发生,大型国企搬迁后的遗留用地主要用于商业金融、文化艺术商业,部分工业污染地块修复后将成为公共绿地。

南粤大地,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如火如荼。和高塔林立、烟雾弥漫的重工业一起,成千上万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陆续关停改造或从珠三角转移出去。

如此大尺度的调整,被舆论评价为“壮士断腕”“杀出血路”。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新兴经济体在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如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将会导致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06年,广东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此时,一系列矛盾凸显了出来:发展方式严重依赖土地、外来廉价劳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缓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扩大。面对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广东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考验的抉择点上。广东亟须“突围”,摆脱旧的发展定势,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

“突围”,催生全新的发展价值体系——

2008年初,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给南粤大地带来了“思维风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提出“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

从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从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

从“重物轻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从粗放型的发展路径中解放出来……

“这个文件的关键在于‘解放出来’,提出了作为发展目标的‘人’,并以此为依归,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导向,为南粤大地的科学发展扫清了观念障碍。”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

“突围”,催生全新的增长动力体系——

2008年,广东省正式提出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即着力推进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依托“双转移”战略,广东省下大力气扩内需稳外贸,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促进一保持”化危机为倒逼,让广东应对危机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

回忆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说,“双转移”实际上是针对广东发展阶段、发展实际,通盘筹划发达区域、不发达区域以及总体经济科学发展的系统性政治、经济解决方案。包括“腾笼换鸟”,解决珠三角地区产业承载力和产业低端化问题;包括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改变粤东西北长期落后局面;包括培育新引擎,通过欠发达区域崛起,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的集中,在创造内需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突围”,催生全新的执政目标体系——

“中等收入”阶段,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在妥善处理外来工权益、农民土地问题等社会突出矛盾的过程中,广东出现了外来工积分入户、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绿道网建设等影响深远的社会建设新举措。

这些举措背后,都有一个全新的关键词——“幸福广东”。随着社会公平意识、民生意识的觉醒,“幸福广东”作为执政目标,已经成为广东规划产业、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至2011年,广东省全年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已占财政总支出的63%。

“‘幸福广东’主要在政治意义,但其经济意义也不容忽视。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迅速减弱。从这个角度看,‘幸福广东’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在改善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王珺说。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人均GDP增速是考量经济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1996年,一千美元;2003年,两千美元;2006年,三千美元;2011年,七千美元。从一千美元到两千美元,广东用了七年,从两千美元到三千美元,广东只用了三年,此后,广东人均GDP几乎以一年接近一千美元的增长速度继续快跑。

以转型为核心的“突围”使跨上三千美元台阶后的广东破除了“中等收入陷阱”魔咒。广东,率先转型,率先破题,在趟“地雷阵”中实现凤凰涅槃,整个经济、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

——从“外源型”经济到“自主经济”演进的大转折。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村村点火、家家冒烟,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等方式创造了“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年进出口额曾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2011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增速较2007年下降近20%,但是广东的GDP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在很多观察家看来都是一个奇迹。

在这奇迹背后,是广东经济“自主因素”的增强。近年来,广东研究与试验经费占GDP比重年均增长24.5%,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8.9%。由“广东制造”而“广东创造”,由“世界工厂”而“智慧广东”,广东自主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在这奇迹背后,是广东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近年来的广东,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缩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内需平稳较快增长,外需减弱,内外需求结构趋于协调。至2011年,广东工业品内销进一步提升,占销售产值比重逾七成,较2009年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的外向依存度为29.8%,比2008年降低7.9个百分点。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内之变”让广东有了自己的“脊梁”,拥有了更大的发展话语权。

——发展从粗放到集约、产业从低端到高端的大转折。

在广东产业结构的演进中,主要依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正在成为过去。

对此,广东省气象局局长许永锞有深刻感受:广东经济从200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珠三角灰霾日数从20天增加到149天。2007年后,虽然广东仍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但灰霾日数不增反降,全省由67天降到45天,珠三角由149天减少到75天。

“灰霾日数的变化与GDP增长以及增长方式关系密切。情况表明,广东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许永锞说。

近年来,广东单位GDP能耗下降16.2%,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广东直面国际金融危机,化“危”为“机”,推出的诸多“倒逼”政策正在产生效用,越来越多资本、土地、劳动力往更多附加值、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端方向聚集。

2011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07年的20.5%增至21.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07年的45.1%增至47.8%。

——区域发展从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的大转折。

粤东西北曾是“老少边穷区”。2008年以后,这里雨后春笋般涌现了35个省级产业园区。这些产业转移园区的本地就业率占到70%以上,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当地吸引了数千亿元投资,形成了新产业集群。以粤东北的河源为例,已初步形成电子电器、新型建材、光学眼镜等主导产业。

按照广东省经信委有关人士的说法,“通过产业转移园区,在欠发达地区嵌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跳跃式的‘扩散’。昔日广东经济的短板正在成为广东发展的新引擎。”如今,粤东的临海工业发展提速,粤西的临港工业建设大步推进,粤北山区绿色崛起势头强劲。2011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比2007年提高0.5、0.4、0.6个百分点。

——从“GDP优先”到“民生优先”的大转折。

年轻的情侣骑着单车一路细语,孩子们嬉笑打闹……绿树成荫,美景频现。目前,广东已建成2828公里的单车绿道。这些绿道串起了山川、河流、村落,串起了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每到节假日,人们呼朋唤友,或骑车、或散步……

2006年至2010年间的建设幸福广东综合指数,珠三角地区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年均提高0.36个百分点。

曾几何时,各级党政机构制定政策、谋划发展言必称GDP。今天,民生幸福取而代之,各地比的是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建设。

今天的广东,基本保障、社会服务日益完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由3.15:1下降为2.87:1。

按照国家统计局相关方案监测的结果显示,2010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2.2%,比2000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其中,生活质量指标实现程度高达99.4%。

新广东的召唤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道路上,广东已经率先破解了一些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3000美元。在发展可能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关键点,先行一步的广东无疑能为全国各地提供新鲜的经验。但,广东还只是先行一步,要绕开“陷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广东将如何选择新目标?这一主题历史地落在本届党代会上,成为来自全省各地近千名党代表热议的话题。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对广东党代会高度关注的观察家认为,按照广东的既定发展路线,五年之后,人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广东。

这个新广东,必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完善成熟的广东。广东提出,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形成一套具有强大动力、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格局。正如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所说,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真正使政府职能归位,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能够通过这轮改革加快推进完善广东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这个新广东,必然是发展方式摆脱了粗放状态的广东。广东提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共识与合力,把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强化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低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创造产品附加值高、发展质量好、能够支撑人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发展模式。

这个新广东,必然是社会福祉得到极大提高的广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幸福广东建设必须改变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创造各种有效形式,由人民群众依法进行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在今天的南粤大地,科学发展归结到老百姓的感受,就是“幸福广东”。这四个字也是刚刚闭幕的广东党代会的最强音。用报告的话说是:建设幸福广东,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幸福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


 
延伸阅读
上一篇:温州民间借贷规模急剧缩水 银行业利润下降超50%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 广东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