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红咋成了铁公鸡?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以来,管理层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规范,在目前已公布年报的17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拟实施分红派息。尽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上市公司有分红并…
今年以来,管理层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规范,在目前已公布年报的17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拟实施分红派息。尽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上市公司有分红并不等同于股民得到合理回报,按投资价值来看只有极少数公司股息率超过通胀。相比于从A股市场增资扩股时的豪情万丈,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时却表现的羞羞答答,为何给股民分红时就成了“铁公鸡”?
上市公司只“提款”不分红
随着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发布2011年年报,上市公司的分红预案再度成为公众的焦点。此次贵州茅台抛出了诱人的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共计派发股利41.5亿元,创下A股历史上最高分红纪录。尽管如此,从派息率和股息率这两个体现分红水平的重要指标来考量,贵州茅台“分红王”称号也难实至名归,其不超过2%的股息率甚至比不过3.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3月份CPI 3.6%的涨幅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A股上市公司向来“铁公鸡”居多,只增资扩股却不分红现象备受股民诟病。即便是去年利润赚的盆满钵满的上市银行,分红吝啬的就不在少数,尤其是深发展,上市20多年间,配股加上定向增发共伸手向市场拿了近400亿元资金,却只派了21亿元现金给股东。
对于上市公司这种增资扩股与分红之间的反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A股上市公司将现金分红看作是再融资的“交换条件”,这是极其有害的。在国外成熟股市,大公司倾向于更多的现金分红,而且按季分红;相反,成长型小公司可能现金分红较少,再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但在中国A股市场,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形,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希望找机会再融资,却舍不得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大张旗鼓地对“再融资”上市公司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也是十分有害的。
制度缺陷造成“圈钱”冲动
事实上,对上市公司而言,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提款机”。一方面,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资疯狂“圈钱”。截至2011年11月初, A股市场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4.65万亿元。而同期,两市累计现金分红约2.05万亿元。如果以普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按30%计算,那么普通投资者所获得的红利仅为0.61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大量公司排队上市、上市公司频频再融资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可以无偿占用投资者的资金,制度上的缺陷使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最大的赢家。因此,在红利回报甚少、无红利回报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通过炒作、投机,在市场的暴涨暴跌中获取差价利益。
而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顽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据统计,今年年内A股上市银行未完成股权融资合计2398亿元,仅此就占去了分红总额的94.57%,如果年内还有银行公布再融资计划,从二级市场中拿走的真金白银势必要比“回馈”给股民的更多。
强制分红是大势所趋
不过,管理层已经注意到当期股市只圈钱不分红的危害。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一项改革就剑指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
“A股上市公司将会越来越重视现金分红,这一定是大势所趋。”董登新表示,经过监管层的“训导”与“教化”,A股上市公司“分红面”正在逐渐扩大,尽管整体分红水平并不高,但这与过去相比,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更何况,上市公司再融资必须要以现金分红“达标”为前提。
对于应当如何规范当前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董登新提倡现金分红,尤其是“按季分红”,有利于营造一种重视价值投资、崇尚长期投资的市场氛围,从而引导理性投资,并以业绩和分红来区分公司的好坏及投资价值大小,而不是按股本大小来对股价进行排序。
“强制分红的真正意涵,是建立起公平、合理、透明的分红制度。”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强制分红是让公司在新股发行的时候必须给出分红承诺。有了分红以后,将对股市由投机市场转为投资市场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投资者如果每年能得到5%的分红,就不会去炒股了,减少了投机操作。同时,建议降低对中小投资者的红利税,甚至可以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