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2项指标严查小贷公司 空壳公司直接出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4月起,山西省将对该省150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现场检查。3月23日,山西省金融办专门召开了小额贷款公司现场检查工作会,向全省各地市主管部门传达了检查内容。尽管山西省金融…
今年4月起,山西省将对该省150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现场检查。3月23日,山西省金融办专门召开了小额贷款公司现场检查工作会,向全省各地市主管部门传达了检查内容。
尽管山西省金融办主任郭保民再三强调,此次检查只是一次常规工作,和近期河南省爆出的担保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内蒙古多家小额贷款机构因违规经营被注销经营资质的事件并无关系,但从郭保民的讲话稿中记者看到,包括国家政策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内容和上述案件,被放在讲话的第一段首先提出。
一位与会的金融人士称,山西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前一直是比较神秘的领域,此次检查,极有可能是重拳整治。而对于违规操作者,郭保民的态度亦极为坚决,问题严重者,直接出局。
十二项指标考验山西小额信贷
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源地之一,山西小额货款公司已由2005年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553家,占到全国4224家的13.09%。
当天的会议上,山西省金融办提出,将对抽取的150家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共有12项筛选指标。
具体指标为,去年11月8日前审批的所有小额贷款公司,在批复之日起半年未开展业务的;存在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集资的、资本抽逃等行为的;违反贷款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的,存在高利贷行为的;贷款集中度高,存在有向房地产或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限制发展的行业或面临淘汰的产品生产企业发放贷款现象的;超比例放贷现象严重的,或超过其资本净额5%以上的贷款;有无跨区域经营业务的现象;涉嫌洗钱、暴力催债等违法行为的;融入资金方式,特别是从非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或者从银行业机构融入资金余额超过注册资本总额一半的;存在不良贷款的;检查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核程序,有无违法犯罪和不良信用记录的;审核各类中介有无资质且出具的法律或会计财务等意见是否合规、真实有效;报送主管部门等资料是否及时且真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金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这12项指标是在长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目前山西小贷公司确实存在的问题,有的公司甚至能占到绝大多数。
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公司,金融办将视情况采取业务整顿、停业整改、终止经营等措施,而批复后长期没有开业的“空壳公司”将直接清理出局。
本报记者了解到,这场被官方定为开先河之举、史上最大规模的检查,并非临时举动。
从去年12月20日起,该省就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检查,由各地市主管部门先行自查,形成文字性报告后交至省金融办。
去年11月29日,山西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下称“88号文件”)。该文件专门提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立即暂停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审批工作。”山西此前高速增长的小额贷款公司态势被强制叫停。
此次检查,除了金融办、人行太原支行、银监、公安等职能部门参与外,还专门聘请了山西中略律师事务所、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作为第三方独立专业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专业评估。
据金融办副主任李立功介绍,此举是为了保证检查的公平,也为更真实地了解山西小额贷款公司现状。
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尽管在当天的会议上,与会的金融办人士再三强调,此次检查是例行工作,并非是出事后的亡羊补牢。但据本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山西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并不乐观。
早在去年底的自查行动开始后,业内人士就曾告诉本报记者,山西此举不仅是为了配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整治一些违规现象。如小额贷款公司不允许向社会吸收存款,但有公司就有向社会吸储后,利用小额贷款公司这一合法平台对外放款。而超过4倍于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放贷、单笔房贷超出规定金额的操作更是屡见不鲜。
而对此类违规的掩饰方法也极为简单,据一位小额贷款公司的会计透露,通常违规公司会有两本账,一本是从老板口中得到经营情况,会计做个简单记录用于应付检查的明账;一本记有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的暗账则在老板自己手里,公司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动、盈利多少,外人根本无从知晓。
上述情况并非危言耸听,本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年来山西个别小额贷款公司高息吸收存款、高息发放贷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参与非法集资等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在对违规现象的处罚中,批复后长期没有开业的“空壳公司”将清退,是唯一有具体情节和处理意见的内容,而此类违规并不少见。
本报记者曾接触过数位有意进入小额贷款行业的企业家,以前多为从事煤、焦等暴利行业,他们有的后来已进入此行业,有的则嫌利润太少不感兴趣。进入的几位企业家的情况也参差不齐,有的把钱分少数几笔全部放了出去,有的甚至连注册资本金都尚未到位,此类情况就属金融办清退之列。
对于这部分空壳公司的存在,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解释:“很多人还是看到了小额信贷行业的前景,但又不想把钱投到这里面,或者说不急于在这上面赚钱,于是就有人先买个壳放那,以后手续肯定会越来越难办,行业管理也会趋于规范,到时候这个空壳公司的手续就值钱了。”
监管混乱
在本报记者接触到的几位业内人士中,均提到目前行业的混乱,除去经营者自身的问题外,监管不力也是原因,这从到底有多少家公司这一数字上就可见一斑。去年底,山西金融办在召开会议时称,山西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00余家,而在上周五的检查会上,这一数字变成了有零有整的553家。
此外,虽然山西省已经成立了金融办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但具体到各地市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此前几年,从审批到管理,一直都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监管的问题。直到现在,各地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仍有的设在金融办,有的是财政局,有的在人民银行,有的还设在小额贷款组织推广工作领导组中,并无具体的管理部门。
对于这种情况,郭保民表示,今后,山西小额贷款公司审批实行属地管理与省级备案相结合的方式。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变更等事项需经省金融办备案和各市主管部门批准,工商部门才予以办理营业执照。
无统一部门管理的情况,直接导致审批监管标准不一,这也为企业在后期经营中违规操作埋下了伏笔。
“许多成熟的行业里大家都想方设法地钻空子,更何况这种新兴行业,钱好赚,再加上管理不严甚至没人管,谁要是规规矩矩地去做生意,不被笑话才怪呢。”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描述从业者的违规心理。
尽管在山西省政府下发的8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各市人民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责任主体,可沿用现有‘小额贷款组织推广工作领导组’的监管模式或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设有金融办的,明确为市金融办)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
但实际上,有些地市却并未及时落实。以吕梁为例,该市已成立金融办,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仍由当地财政局分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吕梁市金融办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有关文件下发后,金融办也曾和财政局做过沟通,但对方并不愿移交,我们也没有办法。”而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将在有关工作理顺后再做移交。
重塑山西特色?
山西的小贷市场就像一波湖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对此山西官方亦有所警觉,“对民间金融机构监管的风险意识一刻也不能停留,风险意识必须放在首位,一旦出现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就随即产生,5年都缓不过劲儿来。”在当天的检查会上,郭保民专门强调了潜在的风险。
去年的温州老板跑路潮出现后,郭保民曾组织专门调研,后又找到当地官方媒体发表题为《民间资金何去何从我省民间融资现状调查》的文章,称山西不大可能发生温州老板跑路潮。
去年11月,江苏常熟常盛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顾冠华跳楼自杀身亡一事,也引起山西小额贷款发源地,晋中市委的高度关注。
该市的行业协会也给各企业下发了《关于高度关注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和防控风险的紧急通知》,要求企业于2011年12月5日前将自查报告,上报市小贷监管办和小贷行业协会。
据当地一位行业人员透露,其时的自查已经发现了问题,“在一次会上有关领导大发雷霆,称如不尽快改正将勒令出局。”
“没事都挺好,一出就是大事,就怕这种情况。”山西某地市金融办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另据郭保民透露,下一步金融办在关注发展数量的同时,着重关注发展质量,“构建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的行业布局,培养一批注册资本金超过5亿元以上的中额贷款公司。”
5亿元以上的公司形成,也被金融办官员视作山西未来的发展重点,“要让山西的小贷公司在全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