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利率市场化“融冰”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来各界对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

近来各界对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是加速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点,有关试点应分区域、分产品逐步推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等业务转型压力加大,监管部门也需尽快完善监管框架,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等方面的监管。

基本条件初具局部试点可推

中国证券报:当前利率市场化条件是否已足够成熟?利率市场化应首先从哪些方面开展?

李稻葵:当前应是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点。一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利润率也比较高;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其实已经开始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所尝试,比如贷款方面可以是协商利率,存款方面也进行了银行理财产品方面的尝试。

巴曙松:目前,伴随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陆续完成,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实现市场化浮动成为下一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任务,也是影响面广泛的金融改革攻坚目标之一。

一方面,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具有内在驱动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加快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出了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也基本具备了继续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债券市场的品类体系逐渐完善,表明市场化定价的金融资产领域不断扩大。央行利率调节体系逐步完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内在驱动因素及必备条件两方面来看,目前内外部环境逐渐成熟,中国在宏观和微观机制层面也已经基本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中国证券报:我国利率市场化未来应有哪些实现途径?比如有观点认为,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包括存款理财化和贷款证券化等。也有人认为应尽快放开金融机构进入的限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参与竞争。

李稻葵: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应该也必须在监管的大框架下进行,可从局部试点开始,但试点并不意味着全部放开,只能先放开一部分。

比如先以商业银行为对象,然后选定一个区域,之后再考虑具体的产品、期限,逐步、适当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议从短期产品开始,这类产品的风险相对可控,然后再逐步放大空间,比如把存款的上限上浮到20%、50%甚至100%。而且,试点区域的选择需要慎重,试想如果在温州试点,其实就相当于在全国范围内试点了。建议选经济较为活跃、区域相对独立的省份,比如山东。

另外,监管层要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贷款证券化的方向是对的,但我认为起步一定要慢,而且不要从新增的信贷做起,建议从存量的贷款开始做,因为存量贷款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而且,贷款证券化不要再开发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否则交易的链条太长、风险太大。

巴曙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放开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其实分别指的是金融产品角度的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准入层面的市场化,二者有所区别但是相互影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找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恰当时机和切入点。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在保持现状的条件下实现增量改革,再逐步由增量影响到存量。在当前的环境下讨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其核心还是在于市场化的金融创新,通过创新出新的不受传统利率管制约束的金融产品对现有的存款和贷款形成替代和挤压,实现从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双轨向市场利率单轨的平稳过渡。

中国证券报:今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会不会有大的突破?

李稻葵:今年的宏观经济工作要求“稳中求进”,“进”就意味着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转变应该部分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快推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

巴曙松:目前中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此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很大意义上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权衡,也是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路径来推动的政策选择问题。

当前,银行体系吸存压力明显上升,如果此时进一步推进实施利率市场化,适度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利率机制来稳定银行体系的存款,从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相对稳定。

完善监管框架避免潜在风险

中国证券报: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还面临着哪些问题或阻碍?对于金融业的影响和风险有哪些?

李稻葵:当前最大的阻力可能还是源于认识层面。比如有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利润,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一定要看到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收益。

目前可以预见到的风险,一是商业银行短期内或不顾一切的提高存款利率,导致银行盈利出现较大下滑;二是由于利率成本提高了,银行把部分成本转嫁给贷款。但是只要商业银行受到较好的监管,同时宏观的政策依然比较稳健,就不会出大问题。

巴曙松:利率市场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利率市场化进行与宏观经济、实体经济、金融监管、金融体系等均密切相关,目前仍有很多难题亟待完善。

第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特殊问题。第二,完善的利率传导机制和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目前尚有待完善。虽然Shibor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尚未成为具有广泛认同度的市场基准利率并对其他利率产生引导性作用。第三,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利率市场化之后可能很多中小银行会面临破产倒闭,如何保障金融机构的有序退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之一。第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协调仍有待增强。最后,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危机意识尚有待提升,市场中风险对冲工具的缺乏也可能会加大银行面临的风险。

另外,从国际经验看,短期内利率市场化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主要表现为当前国际主要货币大致处于零利率环境下时,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吸引热钱流入,也可能会阶段性推高储蓄率。利率市场化初期也可能对银行业绩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寻找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促进市场化的金融创新,并推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构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业务亟待转型中小机构尤甚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当前银行的暴利源于利差过大。既然无法简单给出合理利差的标准,就应完全把利率放开。如果完全放开利差,那部分中小银行尤其是某些村镇银行的经营或陷入困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李稻葵:利率市场化短期来看,的确会对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融资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但是利率市场化还是要抓紧时间开始试点,毕竟任何时候利率市场化都会有阻力、成本。

巴曙松:从银行的主要报表测算,与国际大型银行的利差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并不算特别的高,而是大致处于相当的水平。从各国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后的利差情况来看,短期内虽然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出现了利差缩小的情况,但是伴随着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不断增强,长期来看,利差仍有扩大的空间。

鉴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影响较大。第一,中小银行的传统业务占比较高,依靠利差的现象严重;第二,中小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利率市场化之后不仅面临着利率风险,还面临着存款者道德风险的加剧,不良资产上升等信用风险;第三,中小银行的机构网点和存款来源上均缺乏优势。

然而,中小银行面临挑战并不意味着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一,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利率较高,会受到资金成本上升压力下的银行的青睐。其二,中小银行在挑战面前往往选择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因此,对于风险管理水平有限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确立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积极运用并购手段扩大市场影响力等均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中小银行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回归服务中小企业的本性,调整业务结构和业务竞争能力,走有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证券报:你是否认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会影响居民的财富收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于改善我国的负利率状况有什么作用?

李稻葵:短期并不会有太大的直接作用,毕竟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长期而言,利率市场化确实能让存款客户受益更多。

巴曙松:存款利率是利率市场化影响居民财富收入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款利率的增加会有效提高居民的利息收入。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通胀压力上升的时期,因为利率调整的滞后性,经常可以考察到“负利率时期”,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矫正负利率状况,而长期负利率的状况及其带来的存款来源不足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倒逼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前进的重要推动力。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专家称利率市场化可减少民间借贷潜在风险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利率 市场化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