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通胀压力不减 货币政策稳健为宜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计划将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月份CPI涨幅仅为3.2%,创下近20个月以来新低。对比政府设定的较高CPI控制目标和快速回落的CPI月度涨幅数据,一些…

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计划将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月份CPI涨幅仅为3.2%,创下近20个月以来新低。对比政府设定的较高CPI控制目标和快速回落的CPI月度涨幅数据,一些研究机构据此判断货币政策放松之门有望较快开启。但笔者认为,尽管当前经济因为总需求增速回落而存在有利于CPI涨幅回落的因素,但是由于经济中的总供给存在趋势性成本上升,进而会对CPI构成明显的持续向上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仍应稳健为宜。

导致CPI上升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总需求拉动、总供给抬升两大类型。虽然目前普遍预期未来总需求增速会出现较快回落,但在总供给的驱动下,今年的CPI仍然面临很强的上涨压力。具体而言,这种来自总供给方面的物价上涨驱动因素包括劳动力要素价格的自然趋势性上涨、部分资本要素价格(特别是土地要素)的自然趋势性上涨和国家出于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对水电气等资源价格的人为调整等三个方面。

对于劳动力要素价格出现自然趋势性提升的原因,是源于经过“刘易斯拐点”后,农村原有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始转向稀缺。当农业与工业就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展开竞争后,其结果就是劳动力资源价格快速上升,原来较低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价格向较高的工业劳动力资源价格靠拢,进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对于部分资本要素价格(特别是土地要素)出现自然趋势性提升的原因,笔者认为其实也是源于工业和农业对这些要素的需求竞争。这里的资本要素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土地、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以土地要素为例,人类开展任何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或者工业,都必然要求具备一些必需的地理自然环境,如临近水资源、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等。也正因为这些共性要求,所以不论农业、工业以及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也都主要集中在那些总量相对有限的地域,这一点可以从江浙地区的发展历史得到证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富余的合适土地资源快速减少并出现供不应求,于是工业用地需求、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等需求与农业用地需求开始构成日益明显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结果也使得原有较低的农业土地资源价格向较高的工业或建设用地资源价格靠拢,于是全社会以土地为代表的资本要素价格趋于不断上涨。

劳动力要素和以土地为代表的资本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必然会对主要靠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投入的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成本推升作用。农产品作为CPI的主要构成之一,其价格上涨会对CPI产生显著影响。以今年2月份CPI3.2%的涨幅为例进行分析,虽然当月CPI总体涨幅出现快速回落,但同期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却高达6.2%,并贡献了2月CPI涨幅中的1.99%。由此可见,仅农产品价格因要素价格趋势性上涨而出现的持续上涨,就会对今年CPI产生很强的上涨驱动。

此外,国家出于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必然对水电气等采用政府定价的重要资源价格进行调整,以便反映真实的资源成本,同时便于利用经济手段实现节能减排。根据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今年水电气价格的调整工作已进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之中。这些基本资源价格的调整,也必然会对今年的CPI形成向上推升作用。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水电气价格调整因素将会对今年CPI构成较强向上驱动合力,即便对冲掉因为总需求回落而对CPI产生的向下驱动力量,CPI全年涨幅仍有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接近甚至小幅超过政府目前所预设的4%的调控目标,所以今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小。

考虑到我国目前居民收入结构仍呈明显的“金字塔形”结构,即低收入人群数量占据着人口比例中的最大部分,而低收入人群又正是CPI涨幅的最易感人群,其生活水平最易受到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保护这些最大数量人群的生活水平不受通胀冲击,维护社会稳定,这也是我国目前仍将货币政策目标设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在当前因总供给驱动的通胀压力仍然非常明显的环境下,可以推断决策层可能担心过快放松货币政策加大既有通胀压力,所以不会仅因单月CPI回落就迅速改变现有的“稳健”货币政策。展望未来,除非后续经济数据表明GDP增速过快回落,明显低于政府预设的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才会考虑适度放松货币政策。 

延伸阅读
上一篇:“正利率”并未释放降息空间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通胀 压力 不减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