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承诺甘作揽才后盾
来源:新华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农历大年初八举行的浙江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会中会末,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们爆发出两次由衷而热烈的掌声。持续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这为我省民…
在农历大年初八举行的浙江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会中会末,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们爆发出两次由衷而热烈的掌声。
“持续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这为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并购企业、收购品牌、招揽人才、建立营销网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讲到这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脱稿说道:“现在浙江转型升级最缺的就是人才,吸引人才首先要考虑企业需要。在场的民营企业家们,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向省委组织部提出来,如果他们支持不积极,就直接向我反映。”省委书记大会上现场承诺,自愿充当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坚强后盾”。话音未落,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们即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农历龙年上班的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召集上万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召开规模空前的民营企业大会。而在会上,省委书记再三强调人才引进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其良苦用心令不少企业家动容。
事实上,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先发优势不再,资源约束加剧,逐步进入新的瓶颈期,加上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多难的困扰,2012年对浙江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形势可谓严峻。
在赵洪祝看来,过去,浙商一枝独秀靠的是创业创新闯天下的那股“闯劲”,如今浙商要渡过新的难关,仍然离不开这股不服输的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浙商需要“找到新的方向感”。
他为此建议浙商从五个方面把握“方向感”: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在“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上下功夫,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在集约发展以及在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上下功夫。
赵洪祝说,引进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有的放矢,不是说是人才就引进、引进的人才越高端就越好,比如研究导弹的我们引进来也用不上,用不上就很难留得住。“对民营企业提出来的人才需求,不光省委组织部,各级组织部门、科技部门、经贸部门、外事部门,都要发挥各自长处去帮助引进,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各个部门的领导,大家外出多、交往广,脑子里都应该装着民营企业吸纳人才的事。”
在会议快结束时,省长夏宝龙在正式讲话之后,出人意外地当场念了一幅自己新撰写的对联作为结束语:“忆往昔,翻天地覆,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四千四万造辉煌。看今朝,龙腾虎跃,中国浙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再腾飞。”省长的激情与勉励,再一次蠃得参会民营企业家们的一片欢呼和掌声。
进入2000年以来,如此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大会,浙江省只开过两次。上一次是2004年,首次提出民营企业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八年过去了,浙江民营企业尽管成绩斐然贡献巨大,但仍然需要突出重围,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在大会讲话中,省长夏宝龙讲了两个故事寄寓对民营企业的厚望。
今年春节他带队看望困难企业,去到嘉兴慰问了一家来自外省的企业,了解了企业情况以后,他开玩笑说:你(这个企业)人的脑袋比产品还多了,而且好几百员工来自22个省,我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建议你的企业可以迁到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去,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和产品的成本。第二点建议,如果你要留在浙江,就要更新设备,提升竞争力。
夏宝龙说,现在帮助困难企业,并不是要把所有企业都保下来,对前景好的企业要让它活得更好,对该死的企业就得关停并转。因为“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
第二个故事讲,一个浙商在本省某地审批项目,不仅部门的人脸难看,一等就是十几天。而同样的项目去上海审批,这个浙商以为上海管理更严,还不得至少一个月!结果上海办事部门不仅话暖心,几天就办下了手续。
“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夏宝龙说,“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行政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为此,我们适时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的工程,出台实施一批支持浙商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追求民营经济的实体战略发展。”
但这还不够!夏宝龙强调:“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趋向的改革,下一步的大发展大提升,还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障碍和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
夏宝龙对民营企业家们说:“浙商在省内外有600万,世界上还有150万,希望你们都要在自己的家乡建立起自己的丰碑,这个丰碑不是立那个牌坊,而是要扎扎实实的在家乡干成一番事业,回报自己的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