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看点”蕴深意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到股市汇市,从货币财税政策到产业结构调整,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盘点会议十大看点,并作出全方位解析,力图为投资者描绘一幅定位精确的经济发展版图。1货币政策稳健二字内涵颇丰货币政策更显灵…
到股市汇市,从货币财税政策到产业结构调整,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盘点会议“十大看点”,并作出全方位解析,力图为投资者描绘一幅定位精确的经济发展版图。
1货币政策
“稳健”二字内涵颇丰
货币政策更显灵活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持续稳健,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态与业界、市场预期一致。
业内认为,明年经济走势尤其是外围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过早地全面放松货币政策,将给经济埋下通胀重启、资产泡沫重来的隐患,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而“稳健”二字内涵颇丰,短期内可引导货币政策在不确定的宏观大势里灵活变换,回归常态,长期来看则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当前通胀有所回落,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空间,央行也已经通过下调存准率等措施开始预调、微调。但此时如过度放松,将有导致通胀反弹的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达国家复苏过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并可能通过贸易、资本流动以及预期等渠道影响中国。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向常态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可能逐步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政策留有余地兼顾不确定性,需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市场预计,明年政策的灵活性、预见性会甚于今年。
央行在14日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也表示,要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彭文生预测,2012年的M2投放将被设定在14%左右的水平,低于2009年设定的17%和2010年16%的目标。但是14%的目标仍然高于2011年全年M2实际增长12%的水平,体现预调基调下货币控制将趋于放松,这也与会议提出的“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相契合。
市场认为,根据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将出现数次下调。彭文生预计,未来央行将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主动性投放的同时,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一个可能的时点是明年1月份。
2金融改革
人民币“基本稳定”态势未变
利率汇率改革节奏或加快
【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由于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10天触及跌停,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市场对此可能有两种理解,”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如果按照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改原则,应理解为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
据介绍,从9月份开始,由于美元的强劲反弹,新兴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出现了大幅度贬值。“从这个角度讲,未来要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弹性,扩大对美元的波动幅度,藉此实现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在鲁政委看来,坚持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加经济应对海外冲击的弹性。
另一方面,“也有人可能将其理解为保持对美元的稳定,如果是这样,会使中国的出口遇到更大的挑战。”鲁政委称。
对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专家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在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同时,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微观主体的风险定价能力。完善利率调控框架,理顺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及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间的关系,逐步形成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金融机构利率引导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利率传导机制。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则主要是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支付清算和使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放款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3财政政策不再强调保增收结构性减税一马当先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财政政策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部署,记者发现,去年会议上提出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要求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结构性减税将成为2012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工作。
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对此表示,2011年实现全国财政收入“超收”1万亿元已无悬念,近年来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为接下来实施结构性减税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减税空间,今后应重点推行减税而以同时达到调结构和保民生的目的。
至于具体的财税改革思路,今年已经初步开展试点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明年将继续推进,资源税改革也将全面铺开,同时环境保护税改革研究也提上议程。
此外,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透露,明年或将扩大消费税范围,对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将开征或提高消费税税率,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方式转型。
4扩大内需扩内需就得“有钱花”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抓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剧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逐步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从过去过渡依赖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
不过眼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目前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剧锦文指出,就收入结构而言,我国两极分化严重,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是一个制约内需的重要方面;供给结构上,还不能生产出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一些涉及文化、教育、医疗、旅游、通讯等非物质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在价格方面,由于物流、交通等交易成本,以及技术落后造成的生产成本、垄断造成的体制成本等等,使得消费品价格高居不下。
也正因此,会议还提出“促进旅游、健身、家政等服务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品种,丰富消费内容,这也符合目前我国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所达到的阶段。”剧锦文说。
5通货膨胀价格反弹苗头岁末重燃控物价仍是重要一环
【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其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是“稳”中重要一环。
专家表示,随着CPI涨幅逐步回落,“稳增长”已经取代“控物价”成为主基调。但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尽管有利于稳定物价的因素增多,但在全球货币宽松的情况下,通胀预期短期难以轻易改变。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也表示,明年通胀上行的因素仍存在,一方面是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明年可能利用通胀压力减缓而推出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还有一个长期因素是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他预计,明年通胀在4%左右,通胀压力比今年有所缓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进入12月份以来,蔬菜价格又重拾上升势头。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数据,12月上旬,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其中,黄瓜涨幅超过22%。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12月5日至11日,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7.9%,比11月初上涨18.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再现反弹,上涨0.2%。
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管理通胀预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6楼市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房产税扩容“板上钉钉”
【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史上最严调控”有望跨年发力,推动房价合理回归。
14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已在预期之中。“明年房地产调控仍延续现有高压政策,且房产税试点范围肯定会扩大。”
“住房中可以有商品,但绝不能商品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指出,住房不应成为极少数人牟取暴利的生产资料,中国房地产去投资化趋势还将延续。
李慎明建议,政府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可拿出相当比重,加快保障房建设。
谈及调控成效,王珏林语重心长——从2005年调控到现在,陆续出台的政策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控真正取得效果就在2011年。
来之不易,更需珍惜、巩固。在王珏林看来,目前房地产的购买需求还很巨大,政策一旦放松,房价就会反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调控政策不动摇,仍十分有必要”。
盘点2011年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限贷、限购、限价等政策明年均会延续。王珏林更透露,房产税的试点范围肯定要扩大。
7投资规模重磅刺激难再投资“马车”或双轨运行
【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
新建项目投资依然受限,明年投资规模难以明显快速增长,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不少人业内人士直言,尽管当前的经济形势堪比2008年末,但政府不可能再次祭出“四万亿”这样的重磅刺激计划,依靠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回暖的措施难再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信号,2012年将是政策性投资和市场性投资相互交替的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向记者表示,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转,不排除加大政策投资力度,以弥补市场性投资在外需和房地产市场下滑背景下产生的缺口。
发改委相关人士也指出,回过头看,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时间比较紧迫,审批新开工项目的条件和门槛也相对放松,诸多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逐渐暴露。
而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此前强调,我国经济增速仍预期在9%左右的合理区间,因此不能“一紧就叫,一叫就松”。
根据社科院此前发布的报告,2012年,受刺激性财政投资逐渐淡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将呈小幅回落,预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2.8%和15.4%。
8产业结构调整
从第三位升至首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大提升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严格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要加快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到首位,一时引发热议。
业内人士指出,与2011年相比,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权重明显上升,意味着相关产业在2012年有望获得更多“真金白银”的支持。
“如此排序直观地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教授剧锦文指出,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次序还被排到提升传统制造业、以及加大服务业规模的后边。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去年的“扎实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有专家指出,“扎实发展”意味着,主管部门在2011年主要是对各地政府一哄而起投资冲动进行引导和控制;“培育发展”则意味着,相关部门在2012年将对新兴产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从而“推动重大技术突破”。
9节能减排
今年目标恐难完成
节能减排祭出“狠招”
【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坚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
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铁腕推进力度还将加码。
在距离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可以预见,2012年,节能减排仍将是贯穿全年的重要看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到了必须调整的关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当前正是结构调整的难得时机。但进入2011年后,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呈现加快态势,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
据发改委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只降低了1.6%,距离今年要完成3%-3.5%的任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多方面,均较“十一五”有显著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案还强调了“问责制”,把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挂钩。
市场人士指出,节能减排继续作为调结构重要抓手的同时,众多行业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10资本市场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积极作用
“股强债弱”格局有望突破
【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提出“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外,还特别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专家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经济体制转轨密切相连,近年随着多层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直接融资工具大为丰富,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大背景下,未来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深度、广度将继续拓展。”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他认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可以有四方面切入点。
一是探索将我国较高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和途径;二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市场化选择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三是通过资本市场的选择和示范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四是让资本市场成为金融调控中的重要“调节器”和“蓄水池”。他表示,在管理流动性时,可以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让过多的社会流动性吸纳进资本市场,从而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到缓冲和疏导的作用。
另外,专家认为,明年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除了股市融资功能发挥、中小板、创业板规模继续扩大外,还应创新和尝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丰富直接投资的方式和渠道。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则包括品种体系、市场结构体系、投资者体系等几个方面。
首先,除股票、基金产品的丰富外,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股强债弱”格局明显,专家表示明年发展债券市场将成为完善多层次资本体系的重要任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试点创新的债券品种。其次,场内和场外市场的多层次架构也将进一步完善,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场外市场建设的推进力度。再者,还须进一步改善投资者结构,形成更多样化、结构更合理的投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