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全球央行联手难解“货币不平衡”困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1月30日,为了缓解欧债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压力,全球6大央行(美联储、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突然联手协调行动,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美联储…

  11月30日,为了缓解欧债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压力,全球6大央行(美联储、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突然联手协调行动,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美联储再度延长与5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至2013年2月1日。恰逢该日,中国央行也突然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谓是“全球流动性大注入”,7大央行的同步行为自然刺激全球股市暴涨和欧债国家债券价格回升。

  坦率地说,这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恶化,这些临时性的干预做法只不过将恐慌“推后”了,这次出现欧洲的美元危机,我们的解读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货币欧元和美元之间发生了“货币不平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买入美元,造成了欧洲美元的短缺。欧洲的金融机构无法获得美国的交易对手的美元融资,从今年5月到10月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与欧洲伙伴的交易萎缩了42%,因为美国人觉得欧元非常危险,没有必要进行业务。法国是欧洲最严重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撤退了2/3业务,法国总统萨科齐惊恐地说“美元突然溜掉了”。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又果断地出手,他很害怕这是“新的欧洲雷曼事件”,他要让欧洲的银行能够“快捷”并低成本地“拆借”美元,他的努力使得欧洲美元拆借利率从过去的1.08%下降到0.58%。美国前议长金里奇就骂伯南克“管得越来越宽”。

  尽管我们认为伯南克的视野是宽阔的,但是全球央行联手并没有办法改善我们所说的“货币不平衡”,美联储的动作能“改善”欧债危机的外部环境的说法是非常不可信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各种“不平衡”,比如中美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的不平衡,而最为不平衡的其实是欧洲经济体内部不平衡,比如德国有2000亿欧元的贸易盈余,而其他国家则是3000亿的贸易逆差。

  如果欧元区的不平衡面对的是国与国之间灵活的浮动汇率,那么它就变成了类似中美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尽管麻烦,但还维持。但恰恰它们又是使用同一种货币 欧元,就宛如不平衡的内部各国又用固定汇率的力量相互“绑定”,那么很快将不平衡传导到欧元和美元世界两大货币之间关系上,变成全球性的货币不平衡,即出现“欧洲美元枯竭”趋势。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思路,共同的目标就是想让欧元区的运作方式变成美式联邦的运作方式,但这几乎是“不可能任务”。比如欧洲尽管劳动力市场看似统一,但根本无法跟美国相比,仅以语言差异而论,就存在着摩擦,更不要说文化、社保系统的分割性对劳动力市场的阻碍。于是,一种统一的货币政策根本无法精妙地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差异。

  当然最重要的是财政系统的差别,财政和货币不同,财政必须是强权的,货币可以是弱权的。美国有联邦财政系统,如果一个州的经济衰退,那么它缴纳的联邦税就会下降,支出也会下降,同时获得的转移将会上升,从而形成“州际平衡力”,但欧洲不是这样,一个国家税收下降,支出不会下降(受制于该国的民主),也不会获得欧洲的(当然来自盈余国)的转移支付。所以,就会出现“劣者越劣”的局面。

  如果要统一财政,其实就是交纳各国选民的政治权力,让德国人在政治上话事,就像法国报纸说的那样,“希特勒没有用军事获得的,德国人利用欧债危机获得了!”这有可能性吗?如果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欧债危机将沿着“不断拖延、不断治标”的方向去发展,最终我们将会发现“货币不平衡”变成一个滚雪球式的问题。


延伸阅读
上一篇:明年世界经济走势关键在于发达国家能否控制主权债务风险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标签:关键字]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