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欧债危机解决关键在德国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在上海参加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度中国高峰论坛期间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明年偿债高峰的到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明年或将再次加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在上海参加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度中国高峰论坛期间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明年偿债高峰的到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明年或将再次加剧。对于中国来说,明年出口形势和外部环境将很严峻,中国应对明年全球经济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好预案。
明年情形“基本上是悲观”
中国证券报:欧元区经济体和欧洲银行明年面临偿债高峰却资金缺口巨大,届时危机会如何演变?
何帆:明年没有乐观的场景,基本是悲观的,欧元区或在明年初再次爆发危机。
现在欧洲有两个风险点:一是可能“崩盘”的意大利。尽管意大利换了总理并组建新内阁,但外界对其能否解决国内问题仍充满疑虑。事实上,意大利的问题存在很久也很大,其去年财赤率已超10%并延续至今。如意大利“挺不住”,接下来西班牙、法国、比利时都会遭殃。
二是欧洲银行的问题,目前我们还未看到欧洲在解决银行问题上有非常实质性的办法。比如现在还看不到银行坏账规模。上月出台的方案只是假定希腊出了问题后可能带来的坏账及需要多少救助资金。但若意大利、西班牙也出现问题或信用评级遭降,那么银行资产质量会进一步下降,这又需要多少救助资金呢?
欧盟峰会达成的协议说,要加强银行业安全性,将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到底钱从哪来没有说;其实就是注资,政府注资然后进行资产国有化,但目前还未出来具体方法。其实,要使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要么把分母做大,要么把分子做小。
中国证券报:意大利和希腊现在都由技术阁僚执政,新内阁会带来哪些变化,不变的又是哪些?
何帆:除非出现大的变化。意大利和希腊能做的已很少了。第一,扩张财政政策已不可能,因为两国财赤率和负债率非常高;第二,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来制定;第三,由于统一货币,不能通过汇率政策来做调整。这种情况下就只剩下一个方案,就是结构性改革。但进行结构性改革面临各界的压力又非常大。所以,希腊和意大利都没法自救。
欧洲的货币政策可能会调整。新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是意大利人。接下来,他想“装成”德国人还是做意大利人?如装成德国人,就秉承德国央行传统,坚决不降息;如做意大利人,就彻底改变欧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不断通过宽松政策制造通胀来稀释债务。另外,降息会使希腊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降低,其债务负担将得到稀释;尽管货币立场的变化肯定面临政治压力。
最该出手的是德国
中国证券报:假定没有任何政治阻力的情况下,解决欧债危机路线图应是如何?
何帆:短期办法是“止血”,须拯救不断下跌的欧洲经济体国债;紧急情况下,欧央行需在二级市场上不断购债且数额要能“震撼市场”。稳定住国债市场后,南欧经济体需进行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实现经济结构性复苏,把问题只控制在希腊或最多在葡萄牙,不要传染到西班牙和意大利。然后,两三年后对希腊进行资产重组。
长期看,要彻底解决欧洲的问题应进行财政统一。但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并非短期止血救急之策。可能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其他进展,比如说统一的欧洲债券市场或会形成。
欧洲不缺钱,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流动性紧张只是资金配置问题。问题关键在于德国不肯掏钱,但不掏钱最后的结果是将来要掏更多钱。目前很多德国人认为,出钱是救助而非投资;但德国忘了,救助在某种程度上是投资。美国当初推出75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AP),并非一去无回,大部分银行两三年后都把资金还了回来。如现在德国出台一个大到震撼市场的救助资金,最后很可能也会收回来,越不动最后损失越大。
德国从欧元得到巨大好处。之前德国经济低迷,失业率很高。但加入欧元区后,德国因其货币从强势马克变成相对弱势的欧元,出口得到拉动且就业问题也得以解决。所以,救欧洲德国其实应出力最多。
中国需要有应对预案
中国证券报:在明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预判下,中国哪些事情该为、哪些不该为?
何帆:短期来说,中国须有应对预案,明年全球经济形势很可能会和想象的不一样。
目前情形很像2007年,如果只看国内形势会觉得很不错。2007年其实经济已在往下走,2007年第二季度GDP已见顶。根据其时外部经济可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全球金融危机。今年看上去中国经济没什么系统性风险。但如果现在不去调整,明年就会面临冲击。尤其是出口企业明年很可能会遇到很大压力。现在去看广交会订单,不仅数量急剧减少,订单也都是短期的,就是到圣诞节,相当于年前最后一次狂欢。
长期须有清醒准备,“十二五”期间,不要再幻想经济全球化了。我们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基本上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但现在已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制定新的五年规划了。“十二五”期间已跟原先形势完全不一样,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全靠自己,必须进一步落实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