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处在早期阶段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S.Roach)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在正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之前,他主动强调说:世界上很多地方对中国都存有消极的看法,而我一直对中国持积极态度…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S.Roach)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在正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之前,他主动强调说:“世界上很多地方对中国都存有消极的看法,而我一直对中国持积极态度。过去我也曾对中国看法消极,但现在我很积极。”
三年内连续发生两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正处在风险的漩涡之中。罗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余震很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令欧洲和美国的发展蹒跚不前,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式增长正失去两个最大的外部需求来源的支持,再加上对国内日益加重的收入不平均的顾虑、过度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等,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推动经济战略转型,其意义类似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
经济“再平衡”
中国将快于美国
在罗奇的《下一步亚洲》书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再平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罗奇的这一观点进一步得到了市场推崇。
“我们仍处于"再平衡"的最初阶段,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罗奇认为,展望未来3-5年,中国会在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比美国更多的进步。尤其对于中国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他认为会取得较大成功。而美国有很多政治讨论使得对于财政预算难以预测,因此,中美两国相比,中国可能在“再平衡”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而中国国内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房地产市场压力、银行业贷款质量以及通胀压力等在罗奇看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问题都是可控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崩溃。”罗奇认为,当然房地产开发热潮和过度投机行为已经显现。但从一年半之前开始政府就已经大刀阔斧地采取多项措施,抑制各种房地产投机购买行为。未来20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重大失衡应该仅会是例外情况。罗奇还说,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面临的地方政府债务大部分是在2008年至2009年间中国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时候产生的,而对于这部分贷款质量恶化的担忧是被过分夸大了。
至于通胀风险,罗奇表示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一个重大风险,但中国政府已经从食品价格、缩减过度银行贷款、人民币升值逐步加快、以及上调基准利率等多个方面来应对。
8%的经济增长更合理?
“从金融危机和此次欧债危机,中国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而且中国需要从中找到新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罗奇说。
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对于一个依赖于衰退中的全球需求、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来说,并不足为奇。但是,中国已经推出了“十二五”规划等措施,中国即将迎来的经济放缓很可能是可控的,因此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有些言过其实。
“中国能够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如果中国经济内需驱动得以完全实现,将会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洲、美国等经济都产生重要影响。”罗奇说。
而为了提振中国内需,罗奇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更多工作岗位、提升薪酬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入;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加强退休保障计划,这样可以降低储蓄,更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罗奇表示:“中国经济已经不能承受10%的GDP持续增长。如果像2008年那样严重的外部冲击不再出现,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GDP增长将达到8%左右。”对于一个长期受到资源过度消耗、劳动力市场遭遇瓶颈、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过度积累,以及通胀压力里激增折磨的经济体,这样的GDP增速将是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水平,使得中国经济“舒一口气”。
第二次“闹铃”
欧债危机被罗奇称为三年内对于亚洲经济的第二次“闹铃”,而前一次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去三年当中发生的动荡和混乱给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敲响警钟,最终将使人们将全球再平衡的重任继续下去。
三年之内的两次危机,足以证明全球经济正处于风险之中。罗奇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欧债危机,都给中国、亚洲这些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再度敲响了警钟。
“三年前,人们曾谈论亚洲经济"脱钩",也就是亚洲这个高度增长的区域对于全球经济冲击会出现免疫。然而,后来数据却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亚洲GDP增长也在放缓。”罗奇说。
他认为,如果亚洲要解决其经济增长放缓、滞缓的就业、以及社会不稳定的高风险,就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亚洲内地35亿消费者需求上来。
“中国只能迅速采取行动,落实最新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鼓励消费的提议。正如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一样,战略转型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罗奇说,而渐进和拖延的做法会导致因增长产生的意外和社会不稳定,这是当代中国必须要避免的。
来源:上海证券报
延伸阅读
- 上一篇:要欧洲央行干预债市?德法谈不拢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