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寄予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厚望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G20各成员国都看到了,未来全球经济要想取得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还需要继续倚重中国的力量。美欧眼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但也比任何时候更忌惮对华贸易顺差。美欧只有破解了笼…
G20各成员国都看到了,未来全球经济要想取得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还需要继续倚重中国的力量。美欧眼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但也比任何时候更忌惮对华贸易顺差。美欧只有破解了笼罩在中美欧贸易关系上的政治困扰,中美欧贸易才能沿着互利、常态和市场化的轨道发展。
中国经济“逆流而上”
对全球有重大贡献
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对中国领衔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寄予了厚望。可以这么说,自G20机制问世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成员国如此的高度重视。这当然是因为中国经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能 “逆流而上”,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缘故。G20各成员国都看到了,未来全球经济要想取得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还需要继续倚重中国的力量。
全球经济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开始迅速回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开始全面回落。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各经济体均面临经济下滑与通胀高企的两难境地。尤其欧元区在应对欧债危机上至今仍无建树,通胀率却在不断攀升。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10月欧元区的通胀率为3%,再次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的2.8%或2.9%。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面临艰难抉择。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已开始连续降息,而印度仍在加息,通胀水平不一导致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联储11月2日的议息会议决定仍将保持当前利率水平,并继续推进“扭曲操作”;而欧洲央行11月3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却意外决定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看来,应对欧债危机和保经济增长暂时压过了抑制通胀的目标。
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则正由政策刺激下的增长慢慢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前行。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0.6%,内需作用增大;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CPI虽然上半年居高不下,但第三季度已呈高位回落走势,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尽管二季度后经济增速略为放缓,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并未超出预期。
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中国应将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并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需求拉动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把扩大消费与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快发展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使城镇化率再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提高4个百分点。如果今后5年,中国消费增长率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进口总规模超过了8万亿美元,那就可以说,为拉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届G20峰会通过了《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与会各成员国决定重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确保金融稳定、推动社会包容并使全球化服务于人类所需。而在当下,修正全球失衡对于全球经济长期增长至关重要,修正失衡的第一步就是欧洲尤其是欧元区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财政赤字,解决债务危机。面对严重的债务问题,无疑,欧元区各国想要以开源节流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政府和民众都得度过一段节衣缩食的日子,而这种改革尽管前途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是必须要坚持的。
从欧美经济运行的本质来看,只有当欧美国家的家庭去杠杆化逐渐完成,家庭资产负债表能够平衡,并且让制造业复兴,增加就业岗位,让居民的收入来源更为多元之后,欧美经济才能走向真正复苏。为此,欧美国家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向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发表就业演讲时提出了4470亿美元的就业促进计划,通过创造建筑业岗位、给企业增聘雇员提供减税等降低失业,并将削减赤字,调整医保计划。这不失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上佳措施,不过关键是国会应减少扯皮,使之尽快得以落实。
破解笼罩在中美欧
贸易关系上的政治困扰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于本届G20峰会期间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原则立场。文章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来应对危机。二是中国稳定出口的同时扩大进口,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三是批评某些国家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考虑到胡锦涛主席峰会上强烈反对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讲话,中国的态度已表述得相当清晰。
若从长远的世界政治经贸趋势分析,本届G20可称得上是中美欧贸易的转折点。美欧眼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但也比任何时候更忌惮对华贸易顺差。危机中的美欧加上特殊的政情国情,将会加剧美欧内部的政治焦虑和权力博弈,由此会提高制华的调门。
对中国而言,美欧基于市场理性的贸易壁垒可以理解,但被赋予政治偏见的贸易制裁则绝对不能忍受。我们始终在耐心呼吁美欧给予公平贸易待遇,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建构一个新型的中美欧政治经济新秩序。但前提是,不要觊觎中国的外汇储备。
中国三分之一外汇储备买了美国国债,中美间的这种经贸联系,与其说利益攸关还不如说利害攸关。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由出口顺差积累所来,但中国出口顺差,并不完全由中国企业带来,相当一部分是由美欧在华跨国企业所致。由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外储并不能用来反哺民生,只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或欧债)的方式低收益投资。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最大受益者是美国。
所以,无论是美国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指责,抑或拿人民币汇率开刀,还是欧洲紧跟美国,偏执地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紧闭对华高科技出口的大门,在逻辑上都充满了悖论。美欧确实应消弭对华浓浓的政治迷思了。国际关系,本来就是利益关系,美欧只有破解了笼罩在中美欧贸易关系上的政治困扰,理清政治和经贸的界限,中美欧贸易才能沿着互利、常态和市场化的轨道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