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四季度货币政策 不会出现全面松动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专访北京领先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国内来看,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从国外来看,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欧美经济低迷。现…

——专访北京领先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国内来看,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从国外来看,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欧美经济低迷。现在2011年已经过去大半,我国宏观经济到底处于怎样的局面,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就此上海证券报采访了北京领先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

CPI上涨已是“强弩之末”

上海证券报:9月份CPI同比上涨6.1%,好于市场预期,您认为,现在通胀拐点是否已经出现?四季度通胀走势如何?

董先安:预计CPI增速将从9月开始逐月缓慢下行。从去年年底CPI环比折年率高达两位数、PPI环比创十年新高、经济过热征兆和通胀压力凸显以来,CPI环比基本处于高位波动,PPI环比则逐月下降至周期底部,4、5月份开始出现底部徘徊的状态。目前来看,今年接下来的月份以及明年各月同比CPI增速重新反弹到7月6.5%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四季度CPI和PPI同比分别为5.2%和5.5%,均较三季度的6.3%和7.2%回落。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5.5%左右,明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3.5%左右。

上海证券报:四季度通胀的回落有哪些有利因素?另一方面,还存在哪些不确定性因素?

董先安:秋粮供应充足有利于调整食品价格预期。CPI食品分项环比趋势折年率在今年2—3季度时位于15%左右,同比则在7—9月维持在14%上下,其中近3个月猪肉价格同比均值为57%。

不过,从更高频的数据来看,国庆节后食品价格回落趋势明显。10月12日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由9月30日的195.6回落至191.3,该指数最近四周周环比均为负值,而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走势较商务部农产品价格指数和统计局CPI食品略为领先。商务部农产品价格指数在最近两周周环比(0.2%、0.3%)亦较9月平均周环比(0.6%)明显收缩。10月7日当周,猪肉价格为26.3元/公斤,同比49%,已较7月(66%)、8月(53%)及9月(51%)明显回落。

谈及不确定性因素,我认为,如果货币政策预期发生大幅度改变,可能加大下一轮通胀风险。

硬着陆风险尚未完全释放

上海证券报: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的风险,但从工业增速以及PMI数据等种种迹象显示,经济仍有下行风险。您对此怎么看?您对四季度经济增速有何预期,全年经济增速能达到多少?

董先安:去年四季度之后中国经济进入软着陆通道,不过,在长达半年多的非常严厉的紧缩之后,中国经济各项环比指标包括PMI已经下滑的情况之下,5月份之后有一段时间政策偏紧。中国政策的超调以及二季度以来特别明显的全球向下共振的情况,增大了硬着陆风险,目前这一风险仍未得到完全释放。北京领先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在8.6%左右,对应的季环比折年率在8%左右,全年经济增速9.3%左右。

上海证券报:目前中国三大需求如何,在欧美经济放缓,外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的内需发挥多大作用,能否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前行?

董先安:三大需求方面,外需仍然处在下行风险增大的阶段;消费基本平淡,比如轿车受到限购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增速已放慢,与地产相关的家具家电装修等消费子行业增速逐渐放缓;投资相比于过去三年,增速将首次回落到低于20%的水平。

根据我们的分析框架,内外需相互影响。去年四季度呈现显著的正反馈;今年二季度至今,我们观察到全球需求向下共振的情况。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内需正在以8%—9%的年增速运行,相比过去三年下了一个台阶。

目前存在两条路径,逐渐下台阶或急速下滑。若货币政策保持平稳,重点启动现代财政制度等公平竞争取向的改革,上述方面可为之处很多,比如:1)将年初预算财政收入增速由8%上调到15%,采取措施将实际增速由30%降到15%,释放财政公信力;2)加大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3)提高各级财政透明度,利于全社会监督;4)简化税制,降低税率等等,中国经济有机会保持较高速度、更高质量的增长。

四季度不会出现货币政策大转向

上海证券报: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会继续收紧还是会出现松动?

董先安:四季度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货币政策转向。尽管货币当局最终很可能出现政策转向的情况,但这不着经济政策和提振市场信心的要领。在今年5月份警示货币政策超调倾向时,北京领先已阐明货币政策往往加大而不是平滑经济和市场波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面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诸如地方投融资平台、铁路投资问题、资源垄断等,进行现代财政制度和公平竞争导向的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形成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真正多赢。

另一方面,国务院日前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和财税扶持措施,我们认为,针对性地调整货币政策是必要的。

来源:上海证券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适时微调宏观政策 防范经济骤然转冷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四季度 货币政策 不会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