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不需对经济额外刺激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尽管来自欧美的负面消息不断,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前景仍相当乐观。
尽管来自欧美的负面消息不断,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前景仍相当乐观。
“中国正在平稳软着陆。目前中国正在采取的退出货币刺激政策和削减公共支出的措施是适度的,也使经济增长出现健康的减缓。”IMF驻华代表司马(MurtazaSyed)9月26日表示。
他预测通胀在年底会降至4.5%,好于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5%以上。尽管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他表示中国应当继续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回归至更为中性的状态,现阶段不应当对经济提供额外的支持。
“原因有三:另一轮的食品冲击可能再次推升通胀,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潜在倾向并未消除,中国仍在消除为应对2008年危机所采取措施带来的副作用。”司马说。
他同时强调,尽管外部环境不利,但中国仍应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此外,中国银行业面临房地产泡沫、大规模放贷“后遗症”和影子银行体系三重风险,需要持续加以关注。
不需对经济额外刺激
“财政政策可以作为防御冲击的第一道防线,但其应当基于预算执行,而非通过银行系统传导。”
在上周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2011及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别降低至9.5%和9%。不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预测下调幅度较小。
“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的下调主要是由于全球复苏缓慢可能令中国出口受到负面影响,但鉴于中国GDP对净出口的依赖已经降低,这一影响已经减小很多。”司马表示。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力9月26日亦表示,目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其他部分的贡献远远低于危机前。她预计2011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不足其3%,即便2012年出口增速比目前预计的降低三分之一,实际GDP增长率也仅放缓0.5-0.8个百分点,而2007-2008年期间相似幅度的出口减弱会导致实际GDP增长率降低2-2.5个百分点。
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一样,通胀仍然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更大挑战。“早些时候来自水果、蔬菜和粮食等的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在缓解,但出现了新的通胀推升因素,主要体现在猪肉价格高涨。不过,除非出现进一步的食品冲击,通胀应在年底降至4.5%。”司马称。
尽管欧美经济问题不断,但IMF认为中国货币与财政状况应继续回归中性,现阶段不需要对经济提供额外支持,除了通胀压力仍然较高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实际利率较低、金融投资渠道匮乏以及房产持有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泡沫化的潜在倾向并未消除,而且在2008年的刺激措施后,银行、政府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要恢复到健康状态仍需时日。
与此同时,司马也指出,面临外部经济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调控政策需要更快做出反应,而这种政策反应与2009至2010年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财政政策可以作为防御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因为中国仍有相当大的财政政策空间,但它的作用应当主要集中于刺激消费、提高家庭收入,而且应当基于预算执行,而非通过银行系统传导。”他表示。
银行业面临三重风险
“货币政策也应更多地运用价格手段,因为只有提高资金成本,才能减少套利和投机。”
人民币汇率仍受到IMF的关注。尽管外部环境不利,但IMF认为,中国仍应加快人民币升值,这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
“尽管最近有迹象显示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造成一些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货币出现贬值,但我认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人民币汇率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所以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直接。人民币不应在这个时候贬值,因为这会阻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我相信中国的货币当局会继续让人民币升值。”司马表示。
9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735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105个基点,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在避险资金推动美元持续走高、香港离岸市场甚至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新高更加引人关注。市场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尽管国际市场动荡不安,但中国将继续坚持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除了国际市场的压力,司马表示,现阶段中国银行业还面临三方面风险。“房地产泡沫是最大的风险,房价下跌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开发商贷款和按揭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众多行业都将受到很大冲击。”
此外,他表示,前两年银行大规模放贷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历史经验表明,这样大规模的放贷后,伴随着的将是未来三到五年内银行业坏账率的上升。”
而在监管层收紧银行信贷后,中国银行业出现表外资产迅速膨胀的新问题。“银行贷款已经放慢,但诸如信托贷款之类的其它信贷来源依然活跃,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影子银行,中期内这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说,更多地运用价格手段也有利于控制这一风险,因为只有提高资金成本,才能减少套利和投机。”司马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正在平稳软着陆。目前中国正在采取的退出货币刺激政策和削减公共支出的措施是适度的,也使经济增长出现健康的减缓。”IMF驻华代表司马(MurtazaSyed)9月26日表示。
他预测通胀在年底会降至4.5%,好于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5%以上。尽管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他表示中国应当继续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回归至更为中性的状态,现阶段不应当对经济提供额外的支持。
“原因有三:另一轮的食品冲击可能再次推升通胀,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潜在倾向并未消除,中国仍在消除为应对2008年危机所采取措施带来的副作用。”司马说。
他同时强调,尽管外部环境不利,但中国仍应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此外,中国银行业面临房地产泡沫、大规模放贷“后遗症”和影子银行体系三重风险,需要持续加以关注。
不需对经济额外刺激
“财政政策可以作为防御冲击的第一道防线,但其应当基于预算执行,而非通过银行系统传导。”
在上周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2011及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别降低至9.5%和9%。不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预测下调幅度较小。
“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的下调主要是由于全球复苏缓慢可能令中国出口受到负面影响,但鉴于中国GDP对净出口的依赖已经降低,这一影响已经减小很多。”司马表示。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力9月26日亦表示,目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其他部分的贡献远远低于危机前。她预计2011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不足其3%,即便2012年出口增速比目前预计的降低三分之一,实际GDP增长率也仅放缓0.5-0.8个百分点,而2007-2008年期间相似幅度的出口减弱会导致实际GDP增长率降低2-2.5个百分点。
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一样,通胀仍然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更大挑战。“早些时候来自水果、蔬菜和粮食等的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在缓解,但出现了新的通胀推升因素,主要体现在猪肉价格高涨。不过,除非出现进一步的食品冲击,通胀应在年底降至4.5%。”司马称。
尽管欧美经济问题不断,但IMF认为中国货币与财政状况应继续回归中性,现阶段不需要对经济提供额外支持,除了通胀压力仍然较高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实际利率较低、金融投资渠道匮乏以及房产持有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泡沫化的潜在倾向并未消除,而且在2008年的刺激措施后,银行、政府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要恢复到健康状态仍需时日。
与此同时,司马也指出,面临外部经济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调控政策需要更快做出反应,而这种政策反应与2009至2010年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财政政策可以作为防御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因为中国仍有相当大的财政政策空间,但它的作用应当主要集中于刺激消费、提高家庭收入,而且应当基于预算执行,而非通过银行系统传导。”他表示。
银行业面临三重风险
“货币政策也应更多地运用价格手段,因为只有提高资金成本,才能减少套利和投机。”
人民币汇率仍受到IMF的关注。尽管外部环境不利,但IMF认为,中国仍应加快人民币升值,这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
“尽管最近有迹象显示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造成一些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货币出现贬值,但我认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人民币汇率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所以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直接。人民币不应在这个时候贬值,因为这会阻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我相信中国的货币当局会继续让人民币升值。”司马表示。
9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735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105个基点,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在避险资金推动美元持续走高、香港离岸市场甚至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新高更加引人关注。市场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尽管国际市场动荡不安,但中国将继续坚持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除了国际市场的压力,司马表示,现阶段中国银行业还面临三方面风险。“房地产泡沫是最大的风险,房价下跌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开发商贷款和按揭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众多行业都将受到很大冲击。”
此外,他表示,前两年银行大规模放贷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历史经验表明,这样大规模的放贷后,伴随着的将是未来三到五年内银行业坏账率的上升。”
而在监管层收紧银行信贷后,中国银行业出现表外资产迅速膨胀的新问题。“银行贷款已经放慢,但诸如信托贷款之类的其它信贷来源依然活跃,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影子银行,中期内这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说,更多地运用价格手段也有利于控制这一风险,因为只有提高资金成本,才能减少套利和投机。”司马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周小川:当前货币政策是常态回归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