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朱民:根治欧债问题需改革欧洲国家内部制度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方案,应是从国家内部提出根本性的制度改革。”9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2011网易夏季达沃斯之夜”接受本报记者提…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方案,应是从国家内部提出根本性的制度改革。”9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2011网易夏季达沃斯之夜”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希腊的确在做正确的事情,包括提出各类财政紧缩方案,只是这些改革比较慢,看到效果还有待时日。”
由于温家宝总理在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发言中,重点提到中国将对欧洲施以“援手”,中国如何帮助解决欧债危机成为热议话题。
当天,朱民在年会现场表示,中国历来是从大国角度出发来考虑国际问题,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技术进口市场,欧洲经济格局对中国未来的结构性变化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国际社会的外部支持,更多是从全球流动性角度出发,要根治欧债问题,应该从国家内部着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就逐渐陷入财政乏力的经济衰退期。从希腊开始爆发的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得到来自欧盟以及IMF的各类救助方案。
不过,朱民表示,从2008年开始的所有救助方案都是偏向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这是由全球资本市场需求导向的,并没有从被救助国的结构体系改革方面出发来考虑。
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IMF对欧洲部分国家的救助方案并没有方向性的改变,IMF肯定希腊政府之前做出的一些努力。不过,未来IMF是否会改变救助策略,取决于欧债危机的事态发展。
他指出,欧洲的债务危机再一次说明,IMF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督和预防性措施要加强,对全球流动性功能要充分保证,同时,对于基于流动性的资源的公平性和灵活性要更加关切。
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目前欧洲的债务风险已经开始蔓延到银行业,随即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长。对此,朱民表示,这些问题对欧洲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很大压力。
“解决方案是有的,只是缺乏有效的果断的决策。”他说,“欧洲各国如果在政治上能达成一致,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
而欧洲债务逐渐影响到中国企业贸易投资的现状,也引起了企业家的担忧。熙可集团CEO、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朱演铭表示:“欧债危机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政府支出降低,导致对中国的购买力下降。”
朱民对此表示,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中国必须改变长期倚重的经济结构,转向内需推动的经济发展。
“我们生存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近年最大的宏观经济变化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根本变化。”
以下数字说明了这一变化:2010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GDP在全球的比重首次达到平衡,新兴经济体贡献了全球70%的经济增长以及73%的消费增长。
新兴经济体对非洲的影响也在显著扩大。以中国为例,过去15年,中非双边贸易额每隔3年就增长一倍。2008年,中非贸易额为1000亿美元;到2010年,中非贸易额就突破了1500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南北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而今后,新增贸易总量重心会转向新兴市场之间,南南贸易在今后将有大量发展。”朱民说。
他强调,除此之外,整个全球的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很大变化,“钱跟着利润走,跟着增长走。我们看到大规模的资金离开发达经济体,流入新兴市场”。
他特别指出,金融危机后,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私人资本和组合资本的流动加剧,而此前官方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从内部的供给层面寻找动力,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动力,是关键问题。”
他认为,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化正在发展而不是倒退。重化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而后者又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民给中国企业开出了一个“药方”:企业要考虑两个问题:如何往上走,发展更高的价值空间;以及如何往下走,管理下游,而不是固守传统阵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由于温家宝总理在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发言中,重点提到中国将对欧洲施以“援手”,中国如何帮助解决欧债危机成为热议话题。
当天,朱民在年会现场表示,中国历来是从大国角度出发来考虑国际问题,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技术进口市场,欧洲经济格局对中国未来的结构性变化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国际社会的外部支持,更多是从全球流动性角度出发,要根治欧债问题,应该从国家内部着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就逐渐陷入财政乏力的经济衰退期。从希腊开始爆发的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得到来自欧盟以及IMF的各类救助方案。
不过,朱民表示,从2008年开始的所有救助方案都是偏向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这是由全球资本市场需求导向的,并没有从被救助国的结构体系改革方面出发来考虑。
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IMF对欧洲部分国家的救助方案并没有方向性的改变,IMF肯定希腊政府之前做出的一些努力。不过,未来IMF是否会改变救助策略,取决于欧债危机的事态发展。
他指出,欧洲的债务危机再一次说明,IMF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督和预防性措施要加强,对全球流动性功能要充分保证,同时,对于基于流动性的资源的公平性和灵活性要更加关切。
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目前欧洲的债务风险已经开始蔓延到银行业,随即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长。对此,朱民表示,这些问题对欧洲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很大压力。
“解决方案是有的,只是缺乏有效的果断的决策。”他说,“欧洲各国如果在政治上能达成一致,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
而欧洲债务逐渐影响到中国企业贸易投资的现状,也引起了企业家的担忧。熙可集团CEO、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朱演铭表示:“欧债危机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政府支出降低,导致对中国的购买力下降。”
朱民对此表示,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中国必须改变长期倚重的经济结构,转向内需推动的经济发展。
“我们生存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近年最大的宏观经济变化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根本变化。”
以下数字说明了这一变化:2010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GDP在全球的比重首次达到平衡,新兴经济体贡献了全球70%的经济增长以及73%的消费增长。
新兴经济体对非洲的影响也在显著扩大。以中国为例,过去15年,中非双边贸易额每隔3年就增长一倍。2008年,中非贸易额为1000亿美元;到2010年,中非贸易额就突破了1500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南北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而今后,新增贸易总量重心会转向新兴市场之间,南南贸易在今后将有大量发展。”朱民说。
他强调,除此之外,整个全球的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很大变化,“钱跟着利润走,跟着增长走。我们看到大规模的资金离开发达经济体,流入新兴市场”。
他特别指出,金融危机后,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私人资本和组合资本的流动加剧,而此前官方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从内部的供给层面寻找动力,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动力,是关键问题。”
他认为,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化正在发展而不是倒退。重化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而后者又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民给中国企业开出了一个“药方”:企业要考虑两个问题:如何往上走,发展更高的价值空间;以及如何往下走,管理下游,而不是固守传统阵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