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目前尚难轻言转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市场资金存量不小稳定物价任务繁重
市场资金存量不小稳定物价任务繁重
央行日前在其官网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余额的同比增速双双回落。出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言论再度兴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背景下,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
目前货币条件与经济相适应
央行的数据显示,8月末,作为货币政策重要指标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78.07万亿元,增幅为13.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变动的狭义货币(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活期存款增量进一步下降。此外,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值得注意的是,8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同比多增93亿元。当月贷款增量较上月有所回升。此外,8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962亿元,同比少增3736亿元。
央行表示,尽管目前M2增速看起来比过去低一些,但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
稳物价仍是调控首要任务
央行表示,目前我国一些价格上涨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通胀仍然偏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通胀的内外压力都很大。从内部讲,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压力,如近几年生产管理、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上升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推动型的通胀,而且生产经营、流通成本上升造成价格上涨压力大的状况仍在进行中,不会有太大变化;其次,前两年为刺激经济增长,M1、M2的增长很快,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平均下来的数值很高,近几个月数据的下降,并未改变流通中货币存量过大的状况;第三,一些临时性因素如气候变化等也会对通胀造成压力;此外还有一些翘尾因素。从国际因素来看,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传导到国内构成输入性通胀,还有美欧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因为国际资金的流入增加了不少,外汇占款增大。
“我们要看到,国际的因素目前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胀的国际国内环境仍然存在,所以仍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仍是调控首要任务。”赵锡军说。
货币政策未抑制经济
有声音认为,M1、M2大幅下滑意味着上半年连续的货币调控影响了整体的货币环境,企业生产活跃度下降,经济面临下滑风险。
央行表示,今年以来,M2增速从高位向常态平稳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央行表示,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目前,“流动性水平总体是适当的,银行体系备付水平正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多,不单纯由货币因素决定。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应当不会转向,当然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增加灵活性,也存在温和放松信贷以扶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来源:人民网
央行日前在其官网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余额的同比增速双双回落。出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言论再度兴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背景下,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
目前货币条件与经济相适应
央行的数据显示,8月末,作为货币政策重要指标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78.07万亿元,增幅为13.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变动的狭义货币(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活期存款增量进一步下降。此外,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值得注意的是,8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同比多增93亿元。当月贷款增量较上月有所回升。此外,8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962亿元,同比少增3736亿元。
央行表示,尽管目前M2增速看起来比过去低一些,但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
稳物价仍是调控首要任务
央行表示,目前我国一些价格上涨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通胀仍然偏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通胀的内外压力都很大。从内部讲,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压力,如近几年生产管理、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上升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成本推动型的通胀,而且生产经营、流通成本上升造成价格上涨压力大的状况仍在进行中,不会有太大变化;其次,前两年为刺激经济增长,M1、M2的增长很快,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平均下来的数值很高,近几个月数据的下降,并未改变流通中货币存量过大的状况;第三,一些临时性因素如气候变化等也会对通胀造成压力;此外还有一些翘尾因素。从国际因素来看,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传导到国内构成输入性通胀,还有美欧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因为国际资金的流入增加了不少,外汇占款增大。
“我们要看到,国际的因素目前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胀的国际国内环境仍然存在,所以仍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仍是调控首要任务。”赵锡军说。
货币政策未抑制经济
有声音认为,M1、M2大幅下滑意味着上半年连续的货币调控影响了整体的货币环境,企业生产活跃度下降,经济面临下滑风险。
央行表示,今年以来,M2增速从高位向常态平稳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央行表示,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目前,“流动性水平总体是适当的,银行体系备付水平正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多,不单纯由货币因素决定。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应当不会转向,当然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增加灵活性,也存在温和放松信贷以扶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