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并不高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和居民感受到中国投资带来的好处

●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和居民感受到中国投资带来的好处

●一个并购项目是否成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运作过程

●“走出去”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必须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辉煌成绩,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跃居全球第五。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如何?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看待西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负面评价?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业内人士。

欧债危机不是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猛增的主要原因

近期欧美陆续出现债务危机,这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没有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表示,要辩证地看待欧美债务危机对全球投资的影响。其中肯定有不利的一方面,例如投资合作的洽谈时间可能会延长,但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有利。“因为市场有需求,中国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在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整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沈丹阳说。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要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复苏,客观上要求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优配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表示,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加大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商机。

例如,在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斯里兰卡总理迪萨纳亚克·贾亚拉特纳就表示:“斯里兰卡为世界提供了广泛的投资机会,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事实上,中国在斯里兰卡的食品加工、深海渔业、橡胶、橡胶制品、摩托车生产、小型水力发电站等行业都有大量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增速很快。2009年的增速达到了280%,2010年是101%。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也接近100%,主要流向卢森堡、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家。“这说明市场有需求。企业发现好的市场机会就会积极行动。”沈丹阳说。

欧债危机是不是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呢?沈丹阳认为并非如此。因为欧债危机发生前,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就已经大幅增长。今后,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欧盟企业和老百姓会看到中国投资所带来的好处,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速。

我国“走出去”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且多数是传统的承建商,缺乏核心竞争力

针对有人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较高的观点,沈丹阳予以否认。“一个并购项目是否成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运作过程。最近,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做了一个报告,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大的并购项目进行分析,表明并购的成功率有三成左右。”沈丹阳说,并购是否成功,是要经过十几年、回过头来看才能评估的,不能随便下结论。当然,就企业而言,对外并购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等。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已交割90亿美元,仅其中三个项目就达到62亿美元。其中,中化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巴西海上石油项目的40%股份,项目投资额达30.7亿美元;中国蓝星集团收购挪威从事硅材料业务的埃肯公司100%股份,项目投资额达19.5亿美元;中国华能集团和广东粤电集团共同收购美国全球电力公司50%的股份,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但我们要承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水平确实有待提高。例如,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国际化经验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国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与欧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多数是传统的承建商,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主营业务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

此外,我国“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境外安全风险越来越大。比如,今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我国在日2名研修生在海啸中遇难,数人受伤,大批人员被迫回国。6月,我国在老挝投资建设的水电站项目遭到特大山洪袭击,造成4人受伤,1人失踪。

王胜文说,政府部门要着力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目前,商务部正在研究制定既符合全球跨国投资规律、又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的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其中,鉴于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境外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

我石油公司在非洲开采总量只是西方公司的零头

长期以来,西方经常出现指责中国在非洲进行资源掠夺的声音,认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取能源、资源和技术,不关注东道国经济长远发展。沈丹阳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与西方一些大的石油公司相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在非洲的开采量加起来也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从近几年的数据看,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只占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石油出口到了欧洲和美国。”沈丹阳说。

非洲需要更多的资源开发。“我们希望非洲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就像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过去20年中所经历的一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坎德赫·尤姆凯拉在“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说,非洲愿意成为技术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希望从中国的创新中学习,跟中国结成伙伴关系。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我访问赞比亚时了解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的企业因国际资源价格过低而放弃了当地两家铜矿的生产,只有一家中国有色金属企业坚持生产。这家中国企业还在当地收购了一家医院,专门为矿上的工人看病,同时积极发展副业,解决矿工家属就业。我相信,这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中国企业。”

陈德铭表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都会经历从矿产资源开发起步的阶段,非洲国家也不例外。但在这一过程中,要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中国企业前去投资也要注意这一点。此外,企业还要考虑如何把非洲的资源更多变成产品,为非洲增加更多就业、创造更多税收。

来源:人民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夏季达沃斯论坛今天开幕 各国政要陆续抵达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商务部 新闻 发言人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