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准基数扩大解读:意不在“截流”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央行拟将商业银行信用保证金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的政策,引起了市场热议。此举意在收回流动性,还是另有其他安排,下半年货币政策节奏又将…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央行拟将商业银行信用保证金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的政策,引起了市场热议。此举意在收回流动性,还是另有其他安排,下半年货币政策节奏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受访的专家纷纷认为,央行此举意不在“截流”,更多的是合规性的安排,以弥补央行监管的漏洞。
引发下半年货币政策收紧猜测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企业保证金存款的余额是44222亿元,加上个人保证金存款则是44415亿元,占全体存款的比重是5.64%;如果按照20.5%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对保证金存款全口径征缴的话,则将冻结资金8310亿至9025亿,相当于上调了100~125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此举意味着大量资金将被冻结,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存缴范围是央行上半年工作方案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体现和一个步骤,意在进一步收紧银根,控制通胀。
社科院原金融研究室主任易宪容指出此轮政策和控制物价、遏制通胀无直接关联,但会对此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向市场释放了加紧收缩银根的这么一个信号,从而影响到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同时对整个银行的资金面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流动性不应过度悲观
此外,近9000亿资金的冻结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
宏源证券研报则称,存准基数扩大对于流动性方面的影响不必过分悲观,央行未来进一步整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小,为了避免这次措施“超调”,预计央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投放的力度,甚至可能会通过下调整体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
“央行此举可视为变相紧缩,但紧缩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悲观,理由是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分开上缴并非一次性缴齐,能给市场以一定的反应时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来弥补扩大存准基数而收回的流动性,目前很多消息都称扩大存准基数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同步进行。”
本报在8月29日报道,新政策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对中、农、工、建、交及邮储银行等六家国有大型银行,按21.5%的比例分三阶段计提存款准备金。由于中小型银行存贷比较高,保证金存款占比也就较高,因此,对于他们同样按照19.5%的比例分六个月计提存款准备金,最大的区别在于缴纳期限拉长到6个月。
而据记者统计,目前M1、M2以及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数据均显示处于2008年以来的历史底部水平,中国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附近。
汇丰银行上周发布的反映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汇丰PMI预报指数也显示,该指数两个月来仍然徘徊在48至49附近。因此,当前宏观形势为央行进一步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的必要性打上了问号。
业内人士称,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对冲扩大存准缴纳口径带来的流动性收缩影响。央行5月份以来为缓解流动性紧张持续公开市场净投放货币7000多亿元,此外近期央行发行规模的减小,以及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被延迟,都表明央行在紧缩流动性方面更加谨慎。
据记者统计,在过去的五周中,央行公开市场的累计货币净投放已经达到2620亿元,市场层面资金紧张的情况,正在缓解。
意在政策合规性安排
如果单纯从调控流动性来理解,那么央行释放的信号弹,可能恰恰成了烟幕弹,或许此轮新政策还有其他的本质意图。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政策更多的是合规性的安排,目的在于弥补央行监管的漏洞。防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增强央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并非要再次加大收缩流动性力度。
近日,桃花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永也撰文表示,“今年前7个月,随着票据、信用证和保函业务的增长,保证金存款增加了8535亿元。这种现象造成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回笼流动性的效果无疑就大打折扣了。央行可考虑扩大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将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基金公司存款、保险公司存款甚至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逐步纳入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以期杜绝金融机构规避准备金缴纳的行为和动机。”
记者根据几家银行半年报统计,上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的票据和保函等表外业务猛增。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票据余额达4305.14亿元,比去年末增长高达39.51%,保函信用证业务增幅也分别达22.95%和46.57%;浦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3761.28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0.09%,保函业务增长20.07%,而信用证业务增长66%;兴业银行承兑汇票增幅亦有33%;此外光大、华夏、交行、浦发的银票增速也在20%左右。
据央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2年到2011年6月,银行承兑汇票净增量为52568亿元。
就此,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左小蕾进一步指出,央行出台这一政策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纳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强央行对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体系的控制力。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对现实情况的反应更为灵敏,政策制定也更加灵活。”左小蕾说,“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现了央行在决策方面更加与时俱进。”
就政策如果实施的效果,宏源证券研报称,此次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口径调整对票据市场的影响最大,也可能为未来央行在票据市场进行利率市场改革试点创造条件,有利于减少企业利用承兑汇票、信用证或保函进行隐性获取贷款,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客观需求,消除套利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创造条件。
易宪容则指出,央行此举意在保证对全国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度,选择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而非直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能使这种调节和控制的力度更大。
“长期来看,这次调整有利于理顺目前受损的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对社会融资总量影响的范围。”易宪容告诉记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受访的专家纷纷认为,央行此举意不在“截流”,更多的是合规性的安排,以弥补央行监管的漏洞。
引发下半年货币政策收紧猜测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企业保证金存款的余额是44222亿元,加上个人保证金存款则是44415亿元,占全体存款的比重是5.64%;如果按照20.5%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对保证金存款全口径征缴的话,则将冻结资金8310亿至9025亿,相当于上调了100~125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此举意味着大量资金将被冻结,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存缴范围是央行上半年工作方案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体现和一个步骤,意在进一步收紧银根,控制通胀。
社科院原金融研究室主任易宪容指出此轮政策和控制物价、遏制通胀无直接关联,但会对此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向市场释放了加紧收缩银根的这么一个信号,从而影响到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同时对整个银行的资金面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流动性不应过度悲观
此外,近9000亿资金的冻结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
宏源证券研报则称,存准基数扩大对于流动性方面的影响不必过分悲观,央行未来进一步整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小,为了避免这次措施“超调”,预计央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投放的力度,甚至可能会通过下调整体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
“央行此举可视为变相紧缩,但紧缩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悲观,理由是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分开上缴并非一次性缴齐,能给市场以一定的反应时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来弥补扩大存准基数而收回的流动性,目前很多消息都称扩大存准基数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同步进行。”
本报在8月29日报道,新政策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对中、农、工、建、交及邮储银行等六家国有大型银行,按21.5%的比例分三阶段计提存款准备金。由于中小型银行存贷比较高,保证金存款占比也就较高,因此,对于他们同样按照19.5%的比例分六个月计提存款准备金,最大的区别在于缴纳期限拉长到6个月。
而据记者统计,目前M1、M2以及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数据均显示处于2008年以来的历史底部水平,中国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附近。
汇丰银行上周发布的反映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汇丰PMI预报指数也显示,该指数两个月来仍然徘徊在48至49附近。因此,当前宏观形势为央行进一步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的必要性打上了问号。
业内人士称,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对冲扩大存准缴纳口径带来的流动性收缩影响。央行5月份以来为缓解流动性紧张持续公开市场净投放货币7000多亿元,此外近期央行发行规模的减小,以及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被延迟,都表明央行在紧缩流动性方面更加谨慎。
据记者统计,在过去的五周中,央行公开市场的累计货币净投放已经达到2620亿元,市场层面资金紧张的情况,正在缓解。
意在政策合规性安排
如果单纯从调控流动性来理解,那么央行释放的信号弹,可能恰恰成了烟幕弹,或许此轮新政策还有其他的本质意图。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政策更多的是合规性的安排,目的在于弥补央行监管的漏洞。防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增强央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并非要再次加大收缩流动性力度。
近日,桃花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永也撰文表示,“今年前7个月,随着票据、信用证和保函业务的增长,保证金存款增加了8535亿元。这种现象造成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回笼流动性的效果无疑就大打折扣了。央行可考虑扩大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将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基金公司存款、保险公司存款甚至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逐步纳入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以期杜绝金融机构规避准备金缴纳的行为和动机。”
记者根据几家银行半年报统计,上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的票据和保函等表外业务猛增。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票据余额达4305.14亿元,比去年末增长高达39.51%,保函信用证业务增幅也分别达22.95%和46.57%;浦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3761.28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0.09%,保函业务增长20.07%,而信用证业务增长66%;兴业银行承兑汇票增幅亦有33%;此外光大、华夏、交行、浦发的银票增速也在20%左右。
据央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2年到2011年6月,银行承兑汇票净增量为52568亿元。
就此,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左小蕾进一步指出,央行出台这一政策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纳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强央行对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体系的控制力。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对现实情况的反应更为灵敏,政策制定也更加灵活。”左小蕾说,“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现了央行在决策方面更加与时俱进。”
就政策如果实施的效果,宏源证券研报称,此次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口径调整对票据市场的影响最大,也可能为未来央行在票据市场进行利率市场改革试点创造条件,有利于减少企业利用承兑汇票、信用证或保函进行隐性获取贷款,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客观需求,消除套利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创造条件。
易宪容则指出,央行此举意在保证对全国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度,选择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而非直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能使这种调节和控制的力度更大。
“长期来看,这次调整有利于理顺目前受损的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对社会融资总量影响的范围。”易宪容告诉记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 上一篇:警惕欧洲银行业风险发酵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