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美评级业人士: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机遇来临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标准普尔降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震动了美国,人们纷纷展开对信用评级业的反思。美国国会拷问标普降级美国主权信用的压力与日俱增,两党成员都流露出不满情绪。美国参众两院都声称要调查标普。

标准普尔降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震动了美国,人们纷纷展开对信用评级业的反思。美国国会拷问标普降级美国主权信用的压力与日俱增,两党成员都流露出不满情绪。美国参众两院都声称要调查标普。

中小评级机构纷纷出来说话,呼吁投资公司破除对三大评级机构的依赖,重视独立评级机构的意见。

面对不利形势,三大评级机构的其他两家未雨绸缪,与标普撇清关系。惠誉表示,“我们希望外界能够独立评判每个评级公司,并依据各自的评级表现来打分”。

“标普事件可能让评级业迎来一次改革,但改革力度能有多大,现在还不清楚。”一家美国中小型评级机构Egan-JohnsRatings公司总裁SeanEgan告诉本报记者。

评级业遭遇改革压力

SeanEgan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普事件的发生给评级业带来改革的机遇,它将引发客户反思自己是否得到了最好的评级服务。”

Egan-Johns评级公司位于纽约州,已运作16年,是美国证监会认可的评级机构中除三大外规模最大的一家。

目前世界上共有约100家信用评级公司,其中受美国证监会监管的有10家,但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了行业内大部分资源,它们每年向市场提供270万个评级,其他7家公司总共只提供8万个评级。

“三大评级机构的业务模式存在明显利益冲突,行业改革非常必要。”Egan说。因为三大机构突破评级行业只向使用者收费的惯例,同时向被评级者和使用者收费。有美国参议员将之比喻为,“庭上的法官从控辩的其中一方拿薪水。”

破除三大垄断评级的呼声早已存在,美国去年通过的银行改革法案中也包含降低评级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标普事件”加速了社会各方改革声音的凝聚。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TimJohnson公开批评标普降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不负责任”,还认为这是标普的政治行动。参众两院的银行委员会都发出要调查标普的消息。

美国总统奥巴马没有正面批评标普,但坚称美国主权信用仍有AAA。美国财政部则批评标普的评级报告计算有误。

评级机构的改革压力不仅局限于美国。

在欧洲,意大利检方8月5日从标普和穆迪在米兰的办公室带走文件,调查其是否造成意大利股市异常波动。更早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敦促欧洲立法者认真考虑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

在亚洲,中国政府早就发出改革现有评级体系的呼声。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伦敦G20峰会时,提出了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重要论述,他指出“要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使有关评级结果准确反映一国经济状

况和信用级别”,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位明确提出国际评级体系改革思路的国家领导人。

芝加哥PerformanceTrust投资公司投资部主任BrianBattle告诉本报记者,经过这一波危机后,投资界对评级机构的信任感有所下降。如今,“不要完全相信评级结果”的声音在投资界传开。

美国去“评级化”前途难料

但要真正改革现有评级机构却不容易。

据报道称,标普等高举美国宪法护身,称自己的评级结果只是一种意见,它应该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此前,评级机构已打赢了几场民事诉讼。

按照美国2010年通过的银行改革法案,评级机构法律地位将逐步削弱。该法规定监管者和投资人不能将评级结果作为判断债券信用程度的依据,并指定美国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逐步删除现有法规中使用信用评级的文字。但法案没有明确投资人应以什么新的依据来判断债券信用,这给法案的落实带来麻烦。

7月26日,美国证监会取消了40多项有关金融风险的法条中对评级机构的引用。原本披在评级业身上的法律“黄金甲”加速消融。

JohnEgan对美国政府能否抓住这轮改革机会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是三大评级机构的游说力量强大。Egan曾在美国制定银行改革法案期间游说立法者强化非三大机构评级的法律地位,但没有成功。

原本为华尔街提供独立评估意见而生的评级机构,如今与华尔街强大的游说机器俨然构成了华尔街的一部分。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键中认为,美国不仅不会成为改革现有国际评级体系的推动力,反而会阻碍改革,“美国主导的国际评级话语权已成为维护其利益的武器,它们不可能通过改革放弃控制地位。”

英国央行副行长PaulTucker也看淡改革希望。“评级机构和金融监管盘根错节,祛除评级机构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需要巨大的决心和耐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世行行长:人民币升值抗通胀意味渐浓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评级 人士 国际

宏观经济排行榜